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中国安全>其他
诬我要搞新殖民主义 西方攻击我援助非洲

[ 2006-06-22 09:57 ]

 

环球在线消息:近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援非行动说三道四,不仅政府官员,而且不少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都在散布这样一种言论:在争夺非洲资源的斗争中,中国已呈咄咄逼人之势。它们极力宣扬,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就是为了石油,为了攫取非洲的能源,说什么中国这是在搞“新殖民主义”。对此,中国总理温家宝18日在非洲国家埃及访问期间表示:“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我们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西方指责论调越来越多

在非洲问题上,西方人士的冷战思维定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在非洲的任何活动都“特别感兴趣”,而“政治化”几乎是所有这些报道的共同归宿。近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纷纷撰文著书,把中国作为美国在非洲未来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以“中国通”著称的奈尔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是中国“软实力”不断上升的写照,而这种上升是以美国的“软实力”不断下降为代价的。在温家宝出访非洲7国前夕,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刊登题为《发展中的中国对抗美国在非洲的影响》的文章。其实,这种论调从年初开始就非常流行。西班牙《国家报》曾刊登题为《中国奋起征服非洲》的文章,法国《费加罗报》也发表文章《中国在非洲编织网络》,称“中国占据西方让出的每一寸地盘,在这个被认为没有希望甚至有时无足轻重的大陆上,它成了角逐的主力”。

日本媒体的有关报道和评论更是铺天盖地。6月18日的《读卖新闻》用大半个版刊登了题为《中国“包围非洲”》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在非洲的外交活动,甚至统计出在2004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的9名常委中有6人访问了非洲的20多个国家,并特地配了非洲地图,将中国领导人访问过的国家和温总理这次要访问的国家都标注出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中国“包围非洲”的错觉。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

中国和非洲长期观点一致、相互支持。毛泽东有句名言: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非洲的第一站是埃及。1956年,中埃建交,埃及成为中国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个非洲国家,从此中非开始了政治上相互支持、经贸上友好合作的长期友好关系。50年来,中国已帮助非洲国家援建了包括纺织厂、水电站、体育场、医院、学校等在内的近900个各类项目。西班牙《先锋报》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存在,首先体现出了其著名的勤奋和积极”。在诸多项目中,坦赞铁路举世闻名。1970年10月,上万名中国铁路工人乘坐几个月的轮船漂洋过海,历时近6年修建了长达1860多公里的坦赞铁路。中国当年不仅花费了约10亿人民币,还有60多名中国专家长眠在了非洲。这条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直通赞比亚的大铁路,一直被誉为中国无私援助非洲国家的历史见证。

派遣医疗队是中国援助非洲的值得称道的方式。中国向非洲43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累计达1.6万人次,共救助疾病患者2.4亿人次。多年“润物细无声”的援助,让非洲人民感受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真诚的、无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在飞速发展。众多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办厂,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与非洲同行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截至2005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达11.8亿美元,有800多家企业在非洲落户。这不仅有助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另外,中非贸易2005年达近40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特别加强了从非洲国家的进口,让非洲保持顺差,使非洲从中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还对近30个最不发达非洲国家的190个税目的输华商品实施免关税政策,使去年相关非洲国家受惠商品的对华出口额增长1倍以上。坦桑尼亚报纸《今日报》最近报道,得益于中国对非洲的免税政策,该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50.1%。

·西方为何大力炒作

不过,这些援助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却变了味。它们在报道一些中国与非洲合作的事实时,总是不忘从负面进行解读,冷战思维的味道十分明显,其中最突出的,一曰在非洲抢能源。几乎每篇文章都称中国盯上了非洲的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称,美国认为,当它正在非洲四处找油之际,中国试图“横刀夺爱”,也盯上了非洲,而且“来势汹汹”,这不是明显地跟美国在非洲“抢油”吗?日本《读卖新闻》18日的文章在小标题中就将中国领导人近来的非洲之行称作“获取资源之旅”,文章大谈中国增加石油进口,非洲加大对中国石油出口,并且配有图表,大加渲染。

二曰在非洲扩大政治、外交影响力。不少西方媒体称,中国与非洲巩固政治和文化关系,让西方不安,因为非洲不久前还是其势力范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称,中国阻挠了美国在非洲的外交行动。比如,美国去年极力在联合国推动制裁苏丹的决议,但因为中国的反对,美国的提案胎死腹中。美国在非洲“推动民主”的努力也屡遭中国的“阻击”。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还认为,在文化上,中国近年通过建孔子学院、讲授中文、培训非洲官员等方式,向非洲人民施加影响。这种文化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的。在今天的非洲,很容易就能碰到能说中文的人,而且许多人都有中国情结,他们津津乐道中国的功夫,中国的饮食。“中国功夫抗衡美国好莱坞”,这种趋势令美国充满了焦虑。

三曰在非洲宣传经济发展模式。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就表明了西方的担心。文章说,两年来,中国已成为对中非和西非地区出口的第二大国,排名已超过英国和美国,仅居法国之后。“问题是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中国制造”在非洲不断增多,中国建筑队活跃在非洲不同的建筑工地上。“由此可见,‘黄潮’的确正成为一种现实”。另外,西方担心,非洲国家感觉“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模式似乎比美欧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政府更为可取”。

日本也是石油进口大国,但来自非洲的石油只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5%左右,按理说日本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并不大。但在歪曲中国援非行动方面,日本似乎特别起劲,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日本媒体已经习惯于跟中国对抗,尤其是在能源方面;二是因为日本媒体想借机批评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原则;三是日本在去年“争常”的过程中未能获得非洲的坚定支持,从而对中非的良好关系心生嫉妒。

·西方对中国政策有误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认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存在一些误解和曲解。首先,西方认为中国是因为石油问题对非洲的兴趣才突然“升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源远流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非洲政策作为重中之重,而且中国外长把非洲作为每年正式访问的第一站,已成为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交的“不成文”惯例。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对非援助行动是“一时之举”、“另怀目的”,这种对中国的指责显然毫无根据。

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进行的合作以互利双赢为目的,能源合作只是经贸合作的组成部分。徐伟忠表示,中国不仅同非洲能源丰富的国家合作,即使是能源较为缺乏的国家,中国与之也有着广泛的合作。西方对此的评价有失公正。

徐伟忠认为,西方国家的论调貌似为非洲人民的利益着想,实则想离间中非友好。对于某些所谓的“中国要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徐伟忠说,众所周知,历史上对非洲国家实施殖民统治、掠夺非洲资源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列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没有任何历史纠葛,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基础广泛坚实。不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投资,还是开展合作项目,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贸活动,是平等互利的商贸往来,有利于促进各自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非洲减少和消除贫困。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州立大学政治系的陈博中教授也认为,非洲国家对新殖民主义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对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欧洲老殖民主义对非洲资源的掠夺记忆犹新。而现在,与其说非洲国家担心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倒不如说他们是担心美国这样做。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阿维甘攻击说,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会延长独裁统治的时间,加剧民众的痛苦”。这简直是不讲道理。按照这样的逻辑,似乎向非洲提供援助就必须附加政治条件,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搞西方式的“民主化”和“政权更迭”。徐伟忠介绍说,事实上,中国不附带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高度称赞。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参赞也曾表示:“长期以来,欧洲一直在剥削非洲,但现在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是坦诚的,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预设的条件。现在欧洲和美国有了竞争对手。它们将不得不更加注意过去对非洲做了些什么以及将来会对非洲做什么。”(来源:环球时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