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中国声音>学者
张景荣:GDP估算凸现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 2007-03-06 13:3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宣布:经初步核算和评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相当于1.4万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这一消息在国内外迅速引起反响。反响之一,就是对中国当前发展水平的估计。

日本《世界日报》2004年2月18日发表社论《中国摆脱了发展中国家身份》,认为“在未引起人们多大关注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去年终于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可以说,中国已经摆脱了发展中国家身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其依据是:“一般说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处于500-1000美元的水平,属于高等发展中国家,500美元以下是初等发展中国家。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通常被称为中等发达国家。”(见《参考消息》2004年2月20日)

问题在于,日本《世界日报》这篇社论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是否可靠?

我们在这里可以列出另外两种标准:

一是世界银行对国家及国家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分类的主要标准。世界银行在1998至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按1997年人均GDP把国家和地区划分如下:低收入国家:785美元及以下,共61个;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786美元至3125美元,共60个;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3126美元至9655美元,共36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9656美元及以上,其中经合组织成员24个,非经合组织成员30个。该报告在其解释性说明中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时也称为发展中国家。(见2004年2月20日《参考消息》第8版)

二是我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2002年11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的标准。当时,他从数量的概念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了解释: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从8.9万多亿增长到35万亿,按目前汇率折算,将超过4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目前日本的水平;人均GDP从800美元增长到超过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韩国1987年的水平,这就接近目前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邱晓华认为,虽然过去2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9.3%的高水平,但毕竟我们人均GDP刚刚临近1000美元,无论是与人均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是与人均2万美元的次发达国家,以及人均1万美元的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还很大。(见2002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第5版)

应该说,这两种标准比较符合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这两种标准,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只不过刚刚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即使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如天津、上海等,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之间,仍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离人均GDP9656美元及以上的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或是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的标准,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所以,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的消息公布之后,我们在为这一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日本《世界日报》2004年2月18日的社论看来,中国这次公布数字后,几乎没有什么报道称自己已经渡过了发展中国家阶段,其理由似乎是考虑会否促使外国重新研究是否对华提供援助;或是担心国内反对,因为国内经济差距非常巨大;或是考虑汇率问题以及能否再称自己“代表发展中国家”等等。其实,这些话都没有说到点子上。社论忽视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是实事求是。谈一个国家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是对该国当前国情的基本判断,只能从实际出发。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与此同时,报告再一次强调:“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我国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据此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高度来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不过是第三步的起点,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与时俱进。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当然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但中国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毫不含糊地承担起与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国际援助是相互的,互利的。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天津社科院邓研所 张景荣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