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专题>英德媒体论坛>中国传媒
不仅仅是文化差异:西方为何误读中国?

[ 2007-04-16 10:04 ]

 

当然,也有一些“误读”是别有用心的。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美民主党众议员拉尔森时,问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不发展了美国才认为中国威胁不存在了?”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美国最希望看到一个与美国‘真诚合作’的中国,比如在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保护、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上,在这些方面中国做得还不够。另外,中国应该更透明,特别是在军费问题上。”很明显,他的言外之意是,只要中国听美国的话,中国就不会威胁美国了。他的观点在西方政客和媒体专家中颇具代表性。《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实际上,西方并不缺少对中国“正常的解读”。同样是“非洲问题”,德国《经济》周刊就评论,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不以强权和帝国主义优等民族的面貌出现,而把自己看作南南合作的伙伴。他们以互利方式融入世界贸易,使自主的非洲跟上全球化富裕起来的步伐。尽管许多美国政客表示应对中国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但曾数十次到过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却反驳这一论点。曾因中国汇率问题而提议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议案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与共和党参议员林德塞?格雷厄姆在访问了中国后也决定放弃议案。

德国舒勒尔教授说,这样的声音还是太小。很多西方民众沉浸于一片对中国的误读声中。再加上中国目前是国际秩序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中国变化得太快,他们的朋友和他们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失业或遇到其他问题,让他们对“不断强大的中国”产生恐惧感。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卢宜宜博士表示,这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有关,同时也涉及偏见。当一种不完整、不确切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一旦成为主流,正确的看法和真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谬误战胜。

要消除这些误读,舒勒尔教授认为,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名言无济于事。中国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以前,周恩来用微笑征服世界。现在,中国需要通过外交向世界有效地传达自己的理念、价值,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仿照德国开设歌德学院的做法,通过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来向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好主意,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院长R. Mallory Starr, Jr.博士认为,孔子学院不应过多教授旧时的圣贤思想,而应多介绍中国新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创新。

一些中国学者曾认为,“如果我们变得强大,我们就会被人喜欢”。这种看法过分简单。没有信任的力量只会带来危险。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国家形象未必彼此相随。强大而到处遭人憎恶的美国就是例证。美国的《新闻周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可以做些什么?他们如何使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不用遭遇将中国与苏联或德意志帝国作简单而危险的类比之累?

另外,一些分析认为,中国的媒体宣传和说教味较强的报道,容易引起西方人的反感。例如,《新闻周刊》就评论说,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当初开设的初衷在于向世界投射更“准确”的中国观。但它有不少老一套的宣传节目,不能反映这个国家新的活力。许多专家强调,不仅西方要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中国更需要学习如何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交流,让自己的真实意图被正确理解。卢宜宜博士说:“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是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对于一个外国听众来说可能产生其他含义的东西。因此要避免空洞僵化的文风,也不要一味追求口头上的胜利,多采用有实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许多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2008年奥运会,称这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德国舒勒尔教授认为,中国更应展示“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契机,一个向世界展示现代、进步的中国的机会。“谈论‘新中国’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立即使听众挑战他们对于中国长久以来的观念”。

专家们认为,要想实现不被误读的目标,中国需要做的和西方一样多。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布朗博士表示,西方对于了解中国的兴趣,和中国希望了解西方的兴趣一样多。如果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全面允许人们对她不同看法的存在,再进行了解和积极应对。“这一点在未来十年至关重要”。

(作者:尚未迟 寇维维 编辑:王晶 来源:环球时报)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