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实践:贵阳三年影响世界
——生态文明贵阳实践综述
Updated: 2011-07-17 21:58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
|||||||||||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贵阳馆。
为什么是贵阳
随着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贵阳生态文明实践影响力得到最大的彰显。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别说和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和周边成都、昆明、南宁、长沙相比,贵阳经济发展都相对滞后,但在生态文明实践上,为什么会是贵阳呢?
这和贵州、贵阳特有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及地方主官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有关。
作为多山少地的独特区域,上天赋予了贵州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也正是环境独特,在发展过程中,不适宜走大范围内的先污染后治理路子。
另外,被媒体和民众称为“生态书记”的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和生态文明的贵阳实践息息相关。在接受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和半月谈等媒体采访中,李军多次阐述贵阳为什么会选择生态文明之路。
时间要上溯到2003年,这一年,李军调任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开始了对贵州的认识和思考。特别是第二年转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期间,李军多次组织多彩贵州对外“卖环境卖气候”,对贵州的生态和环境资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当他在2007年6月主政贵阳后,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开始在贵阳萌芽。
群山环抱的贵阳一角
如何带领这个地理位置独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森林之城”向前发展呢?是沿袭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发展,还是着眼长远、另辟蹊径?李军选择了后者,主导贵阳在发展中独辟蹊径,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在李军看来,如果把目前的地球比喻成一个病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这三大信号都是给地球治病开的药方。所不同的是,低碳经济是减排二氧化碳的直接措施,直达病灶;绿色发展包括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等,药方相对大一些;而生态文明则包含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诸多方面,是系统疗法。
在支撑层面,和国内许多兄弟省市相比,贵州、贵阳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结合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李军意识到,低碳、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是贵阳未来发展的方向。
2007年底,贵阳市明确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切入点,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施政纲领。
生态样本解析
生态文明城市如何建?史无前例,无可借鉴。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欠发达省会城市,何以有此魄力?
如今,贵阳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三次生态文明会议向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在会议之外,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实践上是如何支撑的呢?
这是一个包括环保、法制、城市规划理念和产业发展在内的系统工程的打造和实践。
最能体现贵阳走生态文明实践道路的事件和决心的,是李军主政贵阳后,从抓两湖一库保护开始的,这也是“李氏三问”的发源地,这直接奠定了李军作为贵阳主官之后的执政基调。根据当地的媒体报道,李军主政贵阳后不久,就到清镇考察两湖一库。对于清镇围绕辖区内的红枫湖和百花湖打造一个“城连水,水连湖”的美妙新城构想,他当场就否定了清镇主官的“蓝图”。因为在当时,国内多个湖泊水质告急,市民饮水受到影响,加上湖泊受污染后,需要花更多的巨资和时间治理。李军自然深知其中要害。他要求全力保护包括阿哈水库在内的贵阳“三口水缸”,并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李氏三问”:“竟是钱大还是命大?你是要钱还是要命?”、“究竟是治理划算还是污染划算?”、“(保护)究竟是自己的责任还是他人的责任?”
排除一切阻力,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从保护“三口水缸”的生态环境开始。
郑万通(右三)、爱尔兰前总理理伯蒂-埃亨(右二)参观节能产品展
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和实践过程中,从法制的角度探寻路径,环境保护法庭的创造性建立,让贵阳广为人知。
2007年11月20日,贵阳成立环境保护法庭。应用法律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法庭成立的第一个案子是个公益诉讼案件,比环境保护法庭晚10天成立的“两湖一库”管理局起诉天峰化工集团。案件按简易程序审理,很快做出判决。不久,贵州省政府下令关闭天峰化工集团公司。
此后,环境保护法庭从“两湖一库保卫战”打到“森林保卫战”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例环保组织针对国家机关形成的公益诉讼,第一个由检察机关作原告的民事案件……
最能体现贵阳生态文明实践的,还是城市规划理念过程中对生态文明的强调。2008年1月,贵阳市颁布《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新编《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生态文明城市,努力使城市化发展“显山”、“露水”、“见林”、“透气”。当然,在生态文明城市打造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更幸福,整个社会更和谐。这就需要产业的支撑。贵阳市充分的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不走老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对贵阳而言,发展工业,一要做大增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提升存量,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提升、改造资源性产业。
在生态文明城市规划中,贵阳市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生态农业等八大生态产业,其中与三产相关生态产业就占半壁江山,还将旅游、文化业放在发展之首,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去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期望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贵州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火车头,贵阳正通过多年实践积累的发展经验,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在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时,以工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为载体,强调工业发展要结合生态文明的理念,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孟关汽车城建设等……贵阳工业的生态文明之路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记者 杨军 邱博) 编辑:张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