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系列活动解读:搭建大平台释放多彩效应

Updated: 2011-09-20 14:00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Comments() Print Mail Large Medium  Small 分享按钮 0

贵州系列活动解读:搭建大平台释放多彩效应

2011年9月14日,木球比赛淘汰赛在贵阳学院举行,贵州队(黄)与海南队(红)的比赛现场

盛会促进文化自信

不管是第九届民族运动会、酒博会还是生态文明会议,在熊宗仁看来,在展示了贵州的文化和形象的同时,也促进了贵州文化的自觉、自省和自信。

“长期以来,贵州被贫穷落后这两顶帽子盖住,因而沉闷、自卑。”熊宗仁在研究贵州发展滞后的原因时说,原因有三:一是地理的边缘化带来经济的边缘化,地理边缘化,除了不延边不靠海的地理局限外,还有意识和观念上的封闭,由于开放度不够,导致贵州知名度不高,外界进不来,内在出不去,历史和现实相互叠加导致发展滞后,一发边缘;二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层面上不够,作为一个资源和生态大省,贵州保护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上游的生态,却没有得到补偿;三是贵州资源在转化为经济过程中,更多的是粗放型状态,资源出省支持沿海地区发展,如低价电输送沿海就是一个案例,缺乏对自身优势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而发展的滞后和经济的落后反应在文化上,也是如此。

在熊宗仁看来,贵州文化并不落后,关键是缺乏一个展示的舞台和推广的舞台。

熊宗仁认为,一般来说强势的经济有强势的文化,而贵州则不然,从近代以来在思想文化方面,处在全国前列,但却没抓住这些亮点来扶持。例如上世纪80年代,贵州文坛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但没很好的扶持、引导,现在沉寂下来是一大教训。

文化的沉寂在助推经济方面,以因此显得乏力。

但是近年来这种状态在改变,不管是多彩贵州风的连续推介,还是近阶段第九届民族运动会、酒博会、生态文明会议的推动,都让贵州文化有了展示的机会。

从吉祥物贵州龙穿着“旋涡纹”的民族服饰,到会徽上的牛角形成盘龙图腾纹样;从象征9个市(州、地)的特色各异的迎宾门,到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特别是在开幕式上,天籁之声的侗族大歌、粗犷豪放的苗族反排木鼓舞、古朴悠扬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令人怦然心动……

在点火仪式中,贵州奥运冠军邹市明“上刀山、下火海”的一幕,不知陶醉了多少人。

正是贵州元素的精彩绽放,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这场开幕式的综合收视率高达1.44%,约有1.3亿人次收看,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熊宗仁说,这些活动在文化的展示上,进一步提升了贵州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省。

对外,她让贵州找到了和外界交流的平台和方式;对内,有利于贵州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牢固根基,更是贵州实现“云贵赛江南”的独特资本。

熊宗仁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贵州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需要举办更多的“民族运动会”和“酒博会”,促进贵州的开放,把本土民族文化的优势充分展现。选择这样的路子把文化资源变造为资本运营,是贵州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