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战役’,而我采用的打法是,全副武装,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留美博士薛松生这样形容他2年来回国创业的经历。
就是眼前这位穿着简朴、表情冷峻、惜字如金的男子,在世界磁传感器行业,却有着“明星”一样的光环。
2年时间里,他带领10名留学欧美的博士团队成功研发出拥有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TMR薄膜磁传感器,并付诸于产业化,一举打破了国内磁传感器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未来把多维科技打造成世界磁传感器行业的‘龙头老大’,是我的目标。”
近日,在张家港保税区多维科技总部一间风格简约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到了薛松生。
“我做了一件最想做的事”
处事一向严谨、低调的薛松生在2010年5月所做的决定却让周围熟悉他的人都感到了意外——他决定辞去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亚洲技术总监的职务,放弃丰厚的年薪、优裕的生活,从零开始,自主创业,创办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这一年,他46岁。
薛松生的上司、家人,包括了解他的朋友都明白,一旦他下定决心,那么他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不可逆转的。
薛松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16岁那年,当薛松生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报考了他当年就读的浙江大学,并选择了同样的光仪专业时,似乎,他的人生道路早已有了一幅“蓝本”: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工程师,过上一份安逸、简单的生活。
直到在中科院光机所攻读硕士学位时,薛松生形容自己才从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懵懂”中走出来,相信“人生总得一搏”。
这之后,薛松生决意在科研的道路上执著前行,这不仅使他后来拥有了一张“闪闪发光”的履历表:中科院光机所材料学博士、加拿大拉瓦勒大学物理学博士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助理,也使他在材料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来“发力”积聚着力量。
1995年,薛松生应聘到全世界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希捷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全世界员工超过 56000 人的超级庞大的公司里,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薛松生就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做到了生产经理这个职位。
在希捷公司,这样快速晋升的事例极为罕见。
“原因很简单,一开始我只是一名普通工程师,只管生产线上的3道工序,我觉得这很不过瘾,其他工序的技术要点在哪里?那时我回到家,每天晚上就是看资料反复琢磨这个事。”正是在这样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薛松生很快掌握了整条生产线的技术要点。也正因如此,两年半后当生产经理这个职位空缺时,他成了当时唯一的候选人。
薛松生不太喜欢“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样的箴言,他更喜欢把自己的性格描述成“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我非常热爱希捷公司的文化,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业界变化做出反应。而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觉得具备这样的能力至关重要。”
2001年至2007年,薛松生担任希捷公司科技记录磁头部的研发总监,他曾启动并成功地把新的钉扎层引入到磁性读出磁头,每年为公司节约1亿美金。当记者就这一件事向他求证时,薛松生笑了:“可以说,我为公司创造的效益远不止这个数字。”
因为总是对所在行业的科技领域抱着极强的探知欲,也因为在学科方面涉猎的范围极广,这使得薛松生无论在美国希捷公司还是在后来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他和他的研发团队都为公司创新了许多解决方案,优化了众多产品。这一特质也使得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磁传感器技术的专利,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石。
“这么多年来一直为别人的公司打工,即使收获再多,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是我的梦想。2010年,我终于做了一件我最想做的事。”
“感谢帮助我实现梦想的人”
在别人眼里多少有些意外的“自主创业”的决定却不是薛松生一时冲动之举。
其实早在2007年7月,薛松生从美国回到上海,担任霍尼韦尔公司亚洲技术总监时,他已经在思考将第四代磁传感器技术付诸实践,并陆续约见国内风投人士,寻找创业的初始启动资金。
磁传感器听着是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极为广泛。但极具挑战的是,薛松生想做的磁传感器芯片处于这个产业的最上游,投资巨大。而且他要做的第四代技术,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而是真正的原创技术,所以对一些风投公司来说,投资多维则意味着“高风险”。
“可以这么说,当时我手里仅有的就是一张专利纸,证明我拥有这项技术,但却最起码需要1000万美元的资金来启动这个项目。”
最终,是尚德电力董事长、曾和他在中科院光机所一起读研的同学施正荣首先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据接近施正荣的人士介绍,他考虑投资主要基于两点:行业方向是否正确,创始人的人品和能力如何。施正荣以科学家的直觉,判断出第四代磁传感器有相当的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而他也相信老同学薛松生能做出这个芯片。
经过一番耐心却艰苦的等待,终于,施正荣的尚理创投、无锡领峰创投资金到位,薛松生拿到了他想要的1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公司选址在何处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有好几个城市都向薛松生抛来“绣球”。“最终是张家港政府部门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打动了我。经过两次会谈之后,他们就已经决定投入 350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给我们提供6000平方米的厂房。就这样,多维最终落户张家港保税区。”
提起这一细节,薛松生似乎颇多感慨。“也就是从这件事中,我理解了你们的城市精神——张家港精神,这是一种强烈的拼搏精神,认准的事情敢于冒风险,并且做事迅捷,决不拖沓。”
有了启动资金,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招兵买马”。问及他团队中的另外10多位博士是如何招来时,薛松生的脸上现出一抹柔和。“他们每一个人加盟多维,说起来都有一个故事。”
美国里斯本科技大学博士王建国、美国普渡大学博士James G. Deak、美国布朗大学博士沈卫锋、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Insik Jin、清华大学博士雷啸锋、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刘劲锋、兰州大学博士白建民和李彦波、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博士Mark Tondra、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庄在龙、美国特拉华大学博士王小军,以及产业界资深人士顾迅、王俊云、朱志文等都在多维科技担任要职。这一豪华阵容,囊括了磁感应领域的“行业明星”。他们中,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薛松生在网上搜到联系方式呈上邀约,还有的原是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骨干,他抛出去的问题只有一个:你觉得我的芯片出来之后,你们公司能竞争得过我吗?
在“科技为王”的年代,有了手中第四代磁传感器领先技术专利的这张“王牌”,业界“高手”纷纷向他和多维云集。对于薛松生来说,46岁创业宛如人生重新投入一场“战役”,而他需要的是“完胜”。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尚理、领峰,和后来加入的亿成、金港投资公司等,也非常感谢张家港的政府。是他们,帮助我把创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世界第一’是我的目标”
记者在多维科技参观了他们的工厂。一尘不染的车间内,摆放着几台磁性隧道结纳米真空镀膜机、超高磁场真空回火炉等,工程师们穿着防护服在其间作业。整个工厂显得异常安静。
就在不久前,一批政府官员参观他们的工厂,对多维提出的“争做世界第一”的口号颇感兴趣。公司成立不久,应该首先争做中国第一,为何提出这么宏大的目标?
“其实,我现在就已经是中国第一,争做‘世界第一’一点也不是夸大其辞。” 薛松生解释道,脸上流露出惯有的自信。
磁传感器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生物医疗、工业控制、汽车领域、数码产品、安防监控等,但在我国,目前的磁传感器产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这一产业链的最高端磁传感器芯片,国内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我回国创业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多维科技的创办,直接嫁接移植国际前沿磁传感器生产技术,从产业链最前端的核心技术芯片开始生产磁性传感器,缩短了中国和世界领先磁传感器技术至少10年的差距。”
多维科技目前研发的TMR薄膜磁传感器芯片规格仅为0.5×0.5毫米,根据设计的不同,每个价格在1元到10元之间。2年来,多维已申请了25个实用新型专利,26个发明专利,其中2个发明专利和16个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这看上去像沙粒的东西就是芯片。” 薛松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洒下十几枚黑色的芯片。正是这仅有成人指甲盖千分之一的芯片,却能撬动一个庞大的产业。
目前,全球磁传感器芯片的市场交易额为100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有很高的增长率。多维已建成了首条年产3亿个磁传感器芯片的生产线,明年还将建成2条生产线。
现在,销售是多维科技面临的唯一挑战。2011年多维已经开始试生产,今年预计销售将达到5000万元,明年的目标是2个亿,后年则瞄准8亿元。
薛松生随手打开多维的企业信箱,在这里,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用户来向多维询价或是申请试用他们的产品。“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推广我们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知道并且用上我们的产品。”
在张家港保税区关于产业园的最新规划中,“磁传感器产业园”即将启动建设。届时,多维科技将把目前放在美国工厂的后80道生产工序全部搬到保税区这个产业园。“我们公司会选择适当的时候向产业中游拓展。”
尽管多维科技目前整个团队还未过百人,尽管工厂的外表看上去也毫不引人注目,但薛松生脸上自信的表情告诉记者,无论他在哪里,他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磁传感器行业的“中心”,而多维科技也将会成为世界磁传感器行业的“领跑者”。
让时间为我们见证多维科技的辉煌。
原载《张家港日报》2012年6月8日第A05版 作者:张家港日报记者 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