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联赛总结会今天(20日)在香河基地落幕,为期两天的会议让与会的地方足协、中超和中甲各俱乐部相关代表感受颇深。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与会人员均认同“联赛越来越专业化”、“不好混了”、“这是中国足球的进步”等观点,而历年来均不乏“吹牛”力作的中国足球此次慎重提出“五年计划、十年规划”,其中“十年问鼎亚冠”的豪言壮语,让与会代表群情振奋。
“如果联赛能够健康发展,中国足球的水平一定会稳步提高。”连年深受保级之苦的中甲“学生军”北理工队领队刘启孝告诉记者,“现在中国足协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大家向着目标努力就行。”
事实上,在中甲联赛中情况特殊的北理工学生军今后的职业化之路还不清晰。按照今天上午足管中心职业部主任刘殿秋对联赛“准入制”的概括,今年联赛还可以按照过去的“准入制”进行注册,但下个赛季“如果达不到标准,该降的降,该退的退”。
在“阎世铎时代”的中超元年即有了“准入制”,足球界人士称之为“老18条”。由当时联赛部所定的“老18条”对俱乐部提出各项要求,比如要求俱乐部公司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俱乐部财务规范透明;要求俱乐部建立各级梯队,例如“俱乐部必须拥有具全部产权的一支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一支U19球队、一支U17球队、一支U15球队,俱乐部保证青少年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但“老18条”从未被真正重视和实施。黑幕重重的中国足协对俱乐部的监管和约束力接近于零。
自从2010年1月韦迪上任后,足管中心高层、中层大换血,中国足协职能部门重新设置,中超、中甲和乙级联赛交由“职业规划发展部”打理,新职业部很快在“老18条”基础上拿出“54条”准入新规。
经过上赛季的试行实施,“54条”当中不合时宜的条款已经修改。最新的准入制度一共“六章21条”,有足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1条经过了反复推敲,这也是今后的准入基础纲要。”
“54条的《准入标准》在2009年底就有了初稿,当时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十大部委代表联合开会讨论,2010年1月和10月,我们先后在海埂和香河给俱乐部代表看了《准入标准》,收集大家反馈。10月和11月,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又专门召集相关部委代表进行修订座谈,这才有了最新的21条《关于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标准》。”足管中心职业部主任刘殿秋说,“下周这21条《准入标准》就下发到各俱乐部,从2012赛季开始我们会严格按《准入标准》执行审查。”
从“18条”到“54条”再到“21条”,有代表认为“准入制”门槛渐高,但韦迪向记者解释,《准入标准》出台的目的不是给俱乐部增加难度,而是提高俱乐部本身经营档次、规范俱乐部建设的举措。
“据我了解,一家中超等级的俱乐部一年运转资金大约在4000万元,但我们审核时3000万元即可过关。这说明我们不是为难俱乐部,是希望大家共同进步。”韦迪说,“再比如让俱乐部建立青训中心,现在很多俱乐部做不到,所以我们把它作为准备条款,今后的3年内再补充进去,给俱乐部留出相应时间。《准入标准》是系列指标,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根据韦迪的说法,即将开始的赛季俱乐部还可以沿用“18条”和“54条”老标准参加审核。从2012赛季开始,“达不到标准的绝不照顾,谁说情也没用,因为这是刚性标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对此持支持态度,并表态“没通过《准入标准》而不得不退出联赛所造成的空余名额不允许递补”以及“中超切忌盲目扩军”。
由此可以看出足管中心规范联赛的决心之大,虽然“管办分离”因过程极为复杂不能一步到位,但握有监管大权的足协还是希望通过《准入标准》和《监管办法》“控股”联赛。
“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管办分离’,但如何‘分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足协找一家中超公司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韦迪说,“‘管办分离’好提不好做,为避免操之过急,我们只能看准一步走一步。”
因此,中超公司本赛季的足管中心“附属”色彩仍浓——足管中心副主任于洪臣任公司董事长不变,从足管中心退休的郎效农任总经理,刘殿秋则成为中超、中甲联赛委员会秘书长。
“我们的职业联赛再也禁不起折腾了,我能做的就是对联赛加强管理,帮助规范俱乐部的经营组织。”韦迪说,“希望这次我们拿出来的五年计划、十年规划可以让中国足球步入正轨。”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郭剑)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