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聚焦
上海男排八连冠背后的隐忧
2011-04-11 11:11: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排球联赛似乎是一片诞生“常胜将军”的沃土,在昨晚结束的2010~2011赛季全国男排甲A联赛第二场决赛上,上海男排以3∶0战胜江苏男排,进而以两战全胜的战绩获得了本赛季全国联赛冠军,上海男排也就此创造了在全国联赛上“八连冠”的奇迹。而在一周前,天津女排刚刚夺得了全国女排联赛的“五连冠”。不过,一支队伍如此长时间地称霸国内联赛,这在业内人士看来,绝不是值得炫耀的事——和天津女排辉煌的背后是中国女排联赛整体水平的低下相一致,上海男排的“八连冠”实际上也映衬出中国男排联赛缺少竞争和悬念的致命弊端。以这样的联赛作为运动项目的发展基础,中国女排和男排国家队近两年持续走下坡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昨晚上海男排主场迎战江苏队前夕,上海队队长沈琼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原来,这样一场全国顶级男排联赛的最终决赛,上海电视台竟然临时改为直播一场足球中甲的比赛。沈琼很奇怪,“怎么说上海男排也是‘七连冠’的队伍,难道就这样不受关注吗?”

但这场上海队与江苏队之间的男排冠军争夺战,事后完全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电视台放弃直播,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这样一场比赛必定不够精彩的预判。此前,上海队在联赛半决赛和决赛第一场比赛中,全部以3∶0的比分战胜对手,本场比赛,江苏队爆冷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一位上海队球迷在赛后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赛感受:“江苏队与上海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江苏队既没有有效的得分手段,失误又很多,如果这场比赛就代表着中国男排联赛的最高水平,确实让人有些失望。”

当晚,作为上海队主场的卢湾体育馆内几乎座无虚席,似乎是票房火爆,但实际上,据上海男排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观众大多数是组织来的,真正买票入场的只有六七百人。

卢湾体育馆在本赛季刚刚成为上海男排的主场,过去几年,上海男排一直居无定所,主场既曾放在市区的华东师大体育馆、闸北体育馆,也曾被迫迁往郊县的松山、嘉定和南汇。据业内人士介绍,实际上国内很多男排俱乐部都过着像上海男排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漂泊生活,关键原因就是因为联赛票房低、无法保证体育馆的运营成本。试想,如果有足够的票房,体育馆怎么会放走这样的队伍?

但无论怎样,在选择主场的问题上,至少还有缺少赛事承办机会的郊县体育馆来兜底。相比之下,赞助商的问题就不那么好解决了。本赛季的上海男排,终于有了一家财力雄厚的赞助商做后盾,但在上个赛季,当球队拿到“七连冠”时,队员们却不得不向媒体抱怨——俱乐部拖欠了队员的奖金。由于没有主赞助商,在上个赛季,上海男排不得不面对“裸奔”的尴尬,俱乐部经营困难,运动员的奖金和收入自然会受影响,这无疑是对中国男排联赛的极大讽刺。

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近两年,一些原本经营十分困难的男排俱乐部终于获得了本地企业的赞助,如北京男排和上海男排。但业内人都知道,一旦失去了政府的助力,在中国男排联赛中,很少有哪家俱乐部能真正引起赞助商的兴趣。

其实,中国男排运动的卖点很多,有些省市的男排俱乐部还曾火过一阵子。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像上海男排、四川男排和江苏男排等,原先在当地都有过很受关注的时期,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男排历史上出过不少明星运动员,比如汪嘉伟、周建安、张翔等,也曾取得过较好的大赛成绩,这都是吸引人的地方;另一方面,不能不说中国男排一向是“帅哥大本营”,这在中国体育界也绝对是占有优势的。即使在今天,在男排的球迷里女性也依然占多数。这名业内人士表示,赛事质量和精彩程度才是联赛的生存之本,虽然多了些噱头可以为中国男排运动增色,但如果没有联赛的高质量做基础,观众迟早会不买账的。

上海男排连续第八个赛季夺冠,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显现出另一个悲哀——本赛季,上海男排队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28岁,队中几名主力沈琼、崔晓栋、方颖超和杨剑彬等,年龄全都在30岁上下,这样一支“高龄”球队长期统治国内排坛,正体现出中国男排在年轻人才培养方面的危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性发展局面似乎已经与中国男排无缘。而同样以沈琼、崔晓栋等为主力的国家男排在世界排坛已是每况愈下,去年更是“创造”了在世锦赛排名第19的历史最差战绩。

其实,中国男排并非后继无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青少年中依然有很多好苗子,这些好苗子一方面需要得到好的培养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排球联赛做支撑,这些好苗子未来怎么可能把排球运动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联赛票房惨淡、经营困难、收入微薄,还会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排球运动吗?在这种状况下,即使一支队伍能够连续称霸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又能说明什么呢?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慈鑫)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