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案导致一颗自行车巨星陨落,再次将体育界兴奋剂黑幕掀开一角。不过,外界对此案的强烈反应,也证明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打击兴奋剂成为共识,“兴奋剂”越发成为体育界不可触及的红线。
按照美国反兴奋机构负责人泰格特的说法,阿姆斯特朗案仅仅暴露自行车界兴奋剂黑幕的冰山一角,“还有无数隐藏的细节,还有很多腐败的车队官员和兴奋剂医生没有被揪出”。
回看环法历史,阿姆斯特朗只是被抓出的最著名的一位冠军,同样“落网”的还有1997年冠军乌尔里希、1998年冠军潘塔尼、2006年冠军兰迪斯、2010年冠军孔塔多以及被誉为“亚洲车神”的维诺库洛夫。粗粗一算,过去16年的环法大赛,11届冠军头衔都与兴奋剂丑闻挂钩。
其实,兴奋剂泛滥并非职业自行车界独有现象,它已是当今世界体育最大的毒瘤之一,渗透到各个项目。一个美国巴尔科试验室案,带出前美国短跑明星琼斯、蒙哥马利、加特林等田径明星以及多名棒球和橄榄球选手。举重、游泳、柔道、赛艇、皮划艇等项目,也从未断过兴奋剂事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主席法赫伊指出,体育界依然有着“不计任何代价取胜”的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反兴奋剂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而且任重道远,就像兰迪斯向媒体爆料阿姆斯特朗用药时所说,“要查的多着呢”。
尽管阿姆斯特朗案让人窥见了黑幕的一角,但也让人看到了积极的信息。
虽然体育界不乏丑闻,明星外遇、酗酒甚至种族主义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但没有一样能像兴奋剂有如此大的破坏力。使用兴奋剂破坏体育“公平竞争”的根基,动摇社会诚信体系,这点已在绝大多数人中形成共识。无论是体育组织、公益组织还是赞助商,都要与牵涉兴奋剂丑闻的运动员彻底“划清界线”,更不要说运动员因此而丧失大批拥护者了。
因为兴奋剂丑闻,阿姆斯特朗失去了包括耐克在内的多年合作赞助商;曾向他提供环法奖金的SCA保险公司开始“追讨”奖金;为了不牵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他只得辞去主席一职。
当年伍兹的性丑闻,虽也一度让这位明星的名声一败涂地,但也没让他到“众叛亲离”的程度。现在,伍兹已然回到赛场,继续享受明星生活。
兴奋剂,已然成为体育界不可逾越的“红线”。
能让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还要感谢近十几年反兴奋剂领域不懈的努力。1999年,国际奥委会成立WADA,独立协调全世界反兴奋剂工作;通过签署《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已经让600多个体育组织在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下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动员政府部门力量参与,极大推动了反兴奋剂斗争发展。
在阿姆斯特朗事件中,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坚持不可忽视。从尝试接触自行车手获取情报,到最终公布报告的六七年时间里,美国反兴奋剂机构一直死死地“咬住”阿姆斯特朗不放,他们的“死缠烂打”甚至一度受人诟病。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说,反兴奋剂需要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我的事业的寿命总比违规者的职业寿命长。也许当时我们没能查出来,只要一代代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有把他们抓出来的一天,”他说。
来源:新华网(记者 马向菲)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