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以印度孟买为素材地的影片《贫民百万富翁》在第81届奥斯卡评选中出尽风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孟买人,英文《中国日报》的印度籍编辑Marisha Thakur在2月23日出版的《中国日报》上撰写文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影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她的眼里,影片不仅没有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在诋毁孟买的形象,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希望和信念的温馨故事,全文如下:
生在孟买,长在孟买,我能证明电影《贫民百万富翁》是那么真实。我倒不是在贫民窟里长大的,也从没有为了得到明星的签名跳进粪坑里(恐怕也没人这么干),而且,我上历史课绝对认真,知道阿格拉的泰姬玛哈陵不是“五星酒店”。
我要说的是,英国导演丹尼·鲍尔描述的孟买(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印度)的本质。电影漂亮地抓住了孟买的各个角落;从宝莱坞、贫民窟到黑社会,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分歧,还有从蓬勃发展的商业化的性交易到呼叫中心,等等。
我在这座我称做家的城市生活了26年,哪天都能遇到一件或几件电影里讲的事情。我记得曾穿过贫民窟去上学,路过那些高高的围墙,墙上贴满了宝莱坞最新的巨型电影广告。我还清楚地记得92、93年间那些接连不断的印度族和默斯林之间发生的暴乱,至今影响犹存。穆斯林族要想在这个我叫做世界性的城市的某些区域买房,不说不可能,反正也是够困难了。我就认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有高学位,讲一口标准英国音的英语,在呼叫中心工作,和能给公司带来生意的客户依靠长途电话保持密切联系。在人们去学校、办公室或是熙熙攘攘的市场时,都会看到的构成了不仅是孟买,也是大部分印度人的真实的方方面面。
我看了《贫民百万富翁》这部电影,我就觉得这是部了不起的电影。说它了不起是因为主人公扎莫尔的一生,从污秽的孟买郊区的一个贫民窟成长,作为泰姬陵神侃的导游直到在一次游戏节目中赢得了上百万,最后还找到他的心上人,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不是印度人拍的无所谓。只要真实性没有任何差异,谁拍都一样。迄今,那里还有被剜去眼球的孩子,好乞讨到“双份”的钱。真让我不安的是,这部电影已经吃上了官司,因为有些人觉得“贫民窟”一词让他们听着那么不受用,要采取法律行动维权;要么是因为有些人认为电影诋毁孟买的形象,把它描绘的一塌糊涂。
我猜这些人可能就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一部小说改编的,书的作者就是印度人。也许他们应该看看清楚,电影真正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希望和信念的温馨故事。(作者为《中国日报》印度籍编辑 Marisha Thakur 编译 辰北 编辑 纪涛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