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3月25日评论版头条:经过了30年的发展,中国已从一个封闭、中央集权、计划型的稀缺经济转型为大规模、开放的市场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中国就像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为之震颤,”拿破仑的预言如今终于实现了。中国通过为世界市场生产低价产品的策略实现了拿破仑的预言。中国经济力量使得世界商品价格结构发生了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然后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蔓延开来。在西方,信贷危机愈演愈烈,破产企业日渐增多,销售下滑,员工失业。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和如今元气大伤的西方经济一直是共生的关系,如果现在西方倒下了,中国还能挺住吗?
当前的挑战是,在全球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008年的数据),其中有5000亿属于美国的机构债券。在形势好的时候,美国债券会获得稳定的回报,是明智的投资选择。但现在情况变了,美国经济崩盘。奥巴马政权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来挽救困难重重的经济。其他七国集团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但没有人保证这一定能成功。美国证券越来越被视作为负债而不是资产。此外,如果美元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国债券包括在内)将会缩水。这就意味着,中国通过出口而努力挣来的外汇有一部分会平白蒸发掉。所以,现在持有这些债券并不是好时候。
逆转目前形势的办法就是购买美国的固定资产,如:工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不仅因为它们是实体资产,而且在经济寒冬里,它们的价格都比较低。
然而,在美国土地上任何大规模的交易都将会受到社会、文化的约束,而价格只是促成交易的很多因素中的一个。其他的约束,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永远是存在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将面对美国很多特定利益集团所提出的以“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理由的两方面阻碍。这场球赛和每天的商品市场的竞争可是大相径庭的。中国的选择也不过是在二级证券市场“忍痛割爱,趁机离市”。
现在来做一次事后诸葛亮。如果当时中国投资稀有金属,那么现在就会处在非常有利的位置。如今,一盎司黄金的价值超过了900美金。
所以,旧的重商主义的智慧还是适用的。
第二个挑战就是世界商品价格和需求。成品油价格花了10年的时间才从$40每桶涨到$140每桶,而只花了几周的时间就又跌回到$40每桶的价格。
价格下降,一些是骤降,是世界普遍的趋势。这种现象所传达出来的是一个简单的新古典主义的信息:很久以来,世界生产了过量的产品,而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20年中,维持价格高位的主要原因是房屋需求。
西方贷款机构的做法是以大家都能买得起房子为噱头,用更宽松的贷款政策缩小买方的收入与房屋价格之间的差距。但其实土地的供应量是没有变的。
这样错误的搭配就造成了房地产价格的爆炸。相应的,建材、能源、交通和工资收入等都有所上涨。而这些领域的繁荣就导致“家庭产品”和“工资产品”,如中国擅长的以低廉价格制造并充斥着世界商品市场的鞋、衣服、玩具、微电子产品,需求量不断上扬。但是,当西方的房地产市场被坏账拖垮时,所有造成“家庭产品”或“工资产品”热销的因素都反了过来。所以,“中国制造”产品的销量就出现了跳水的局面。
考虑到中国是潜在的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政府目前扩大内需的政策是非常明智的。然而,就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来说,还没有能力消化以世界市场为导向所生产出的产品。所以,除了一些应急措施外,例如:发放补助或消费券,中国必须要转变工业结构,按比例系统地减少工资产品或家庭产品的产量,同时增加适合中国市场产品的产量。
需要加强的一个领域是服务业,例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交通,大众传媒;建造更多的医院和学校。另一方面是预防和救护洪水、干旱、采伐森林、沙漠化和污染造成的灾难与损失。但是最重要的,为了与更先进的经济水平相呼应,中国应全方位的改进教育水平,为全体公民提供价位合理的医疗和养老金。从这些方面看,中国在提高人力资本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预测,目前世界经济衰退会持续至少5年。即便世界经济得以恢复,在可预见的将来,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
为了刺激出口,主要的西方货币将无一例外的贬值。出于同一个原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会居高不下。所以,世界经济市场不但会变小而且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一轮全球增长真正的赢家并不是最勤奋的(中国已经展示出她勤奋的一面),而是最聪明的(如同七国集团对他们的科技产品的应用)。这样看来,人力资本升级就势在必行。它会使中国从一个低端产品的生产者转型为中端或高端资本产品市场或高品质服务的提供者。(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员 Kent G. Deng 编译
王薇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