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2日社论: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坚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成效显著,中国大陆7月份物价水平持续降低。但7月份社会对银行贷款需求量出现大幅下降,此时需要政府及时坚定各界信心,在规避通货膨胀的前提下,重申其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心。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消费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中国消费物价指数连续六个月负增长,目前已经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为政府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近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价格的上涨引起公众对政府将采取措施控制贷款增长以规避通货膨胀的猜测。但考虑到全球经济总体上依然不景气以及中国国内私人投资持续萎靡,中国政府依然认为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政府始终向公众保证将严密监控通货膨胀出现的可能,保持经济健康有序复苏和市场环境的稳定。
中国政府对其经济刺激政策的信心对于国民经济的稳步和可持续复苏至关重要。在这个振兴经济的关键时刻,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效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既不应有自满情绪,也不必过分惊慌。但当贷款激增引起投资者对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警觉时,政府需要迅速及时地做出适当的回应,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保持市场秩序稳定。
7月份,银行贷款量下跌幅度超出各界的普遍预期,必将给央行实行的放松银根政策带来严峻考验。中国大陆银行6月份新发放贷款总额增量超过1.5万亿人民币(约合2200亿美元)。但在随后的7月,银行将新增贷款总量降低至不及上个月四分之一的水平。这或许是借贷者基于市场现状做出的选择,但央行必须及时向公众说明,上个月贷款总量的急剧下降并不代表国家因为对通货膨胀的担心而改变了原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走低,近期对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似乎并不现实。但中国的消费通胀指数很有可能在今年年末转为正增长。因此,中国政府应当采取新的措施将私人投资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公众对经济刺激计划的信心。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为经济平稳有序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政府背景的投资行为并不足以长久维持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如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私人投资的增长,那么坚持这种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就不容置疑,同时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幅降低,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启文 编辑 裴培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