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26日评论版头条:危机一周年之际,全球经济站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今年7月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愈发明显,但复苏增强的信号究竟已经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复苏的一部分,还仅是由于刺激政策引发的短期筑底反弹?我们还需谨慎判断。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反弹与复苏、政府与市场、刺激与内生的交替时期,各国经济正由“救急”走向“整固”。2010年对全球经济是极其关键的一年,也是真正考验各国政府大智慧的挑战年,明年世界经济仍充满变数,经济复苏曙光可期,但路途似近还远。
近期,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家的各项先行指标均出现清晰的反弹,表现出全球经济较强的周期性协动。IMF、OECD等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预期也从年初的悲观逐渐转向乐观。
如IMF 3月份报告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1.7%;4月份,预计今年将萎缩1.4%,明年增长2.5%;到了9月份,其预计全球GDP今年收缩1.3%,明年增长3.9%,大幅提高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但是世界经济企稳背后仍存很大隐忧,这使得我们对未来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清醒认识。明年是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经济增长动力如何切换,宽松政策如何调整,通货膨胀预期会否演变为实际通胀,将是决定未来世界经济走势 是否出现拐点的三大变数,如果这三大转变处理得好,2010年有可能是全球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分水岭;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世界经济二次下行的可能性也很大。
一是经济增长动力是否有效切换?
如何尽快恢复经济内生性,培育政府投资的接棒者,以减少未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震荡,可能是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但从目前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其一,政策溢出效应已经逐步减退。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得到遏制得益于各国政府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 松的货币投放。到2010年中期,库存调整将基本结束,经济刺激措施的影响也将基本消失。
其二,从政府刺激经济的经济复苏转变成由私人需求和投资推动的可持续性增长迹象不明显。任何持续性经济复苏最终必须来自私人需求(即消费和投资)的回暖,而消费和投资两项需求都将受制于结构性因素,这可能会伤害刚刚起步的复苏。
其三,主要发达经济体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危机之前美国经济高涨的动力来自消费、住房市场和宽松的信贷。眼下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金融、消费和房地产”三大动力已经衰竭,全球经济在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出现之前,其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局面将持续很长时间。
二是政府宽松政策是否转向?
涉及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走向的宽松政策转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未来全球经济也面临着如何向市场理性回归和政府理性回归的过程。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日益增加的公共债务,可能削弱振兴经济规划的效益,妨碍复苏。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法 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和韩国,正面临债务居高不下的问题。此外,作为制造全球流动性的源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急速膨胀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过快上涨,加剧了全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的背离,在各国逐步恶化的财政收支和通货膨胀积聚的压力下,政策退出的成功与否,系于决策者的预见性和决断力。因此,如何既能呵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复苏基础,又不至于政策滞后延误退出时机使通胀局面难以挽回,这将是各国决策者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三是通胀预期是否向实际通胀转化?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当前在复苏的初期价格回升步伐受到了产能、产品过剩的抑制,全球通胀还只是在预期层面,但是随着近期全球先行指数的筑底反弹,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趋于乐观,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以及货币流通速度均在短期内放大,金融危机掩盖下的 原有供求矛盾将快速重新显现,通胀预期可能演变为真实的通胀,这将延缓增长步伐,对本已脆弱的复苏造成沉重打击。
因此,对经济复苏阶段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周期的规律而言,经济周期性复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政策刺激阶段,其次是库存周期逆转阶段,库存周期逆转促使企业加大清理库存商品力度,从而可能夸大了经济复苏初期的复苏活力。
最后,是内生恢复性阶段。筑底的过程很痛苦,然而从衰退中的缓慢复苏则更加痛苦,目前的全球经济正处于敏感而脆弱的关键时期,经济增强的信号究竟已经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复苏的一部分,还仅是由于深度下挫后的急速反弹?我们还需进一步确认。(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