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16日言论版头条:全球金融危机让许多人倾家荡产,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全世界饥饿人口首次超过10亿,大约每6个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的威胁。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区”。联合国官员表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在2050年前增长70%才能基本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但人类到底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趋紧迫的饥饿问题呢?人类是否有能力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呢?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后,对世界粮食安全事业还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呢?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副总监舍里拉•希苏鲁(Shelila Sisulu)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朱萍和王漪清的采访。
问: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
答:除了授予中国体操明星李宁以联合国粮食计划属反饥饿亲善大使称号,我此次造访中国还有其他重要的任务。中国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今年就是双方交往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在诸多领域都给予我们的工作以有力支持,尤其在解决非洲饥饿问题上。此刻,我们需要向中国寻求帮助。除了中国的诸多慷慨援助,我们认为中国在处理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许多国家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问:您认为中国的哪些经验值得别国借鉴呢?
答:农业对政府至关重要。政府不仅需要支持农民,还要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和市场。中国在这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效斐然。农业应当被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部分。各国的农业发展计划都必须保证婴儿、孕妇、女童和在校儿童的粮食供给。中国在制定农业发展计划方面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问: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粮食供应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影响?
答:我们与许多国家在粮食危机领域展开合作,金融危机使粮食危机更加严重。粮食危机已经演变成三重危机:金融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重叠在一起。因为许多粮食安全状况堪忧的地区大多依靠外来资本输入购买口粮或者支持农业生产。金融危机到来,这些困难地区居民手中的钱负担不起上涨后的粮价,从而导致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在世界某些地区,粮食价格或许较为稳定。但对于许多非洲国家而言,金融危机导致粮价居高不下。对于金融危机在粮食领域的影响,我们仍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往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我认为,金融危机在某些国家才刚刚开始。
问:气候变化对世界粮食问题有怎样的影响?
答:我们认为世界各地区都应当积极应对气候问题。例如,就温室气体排放而言,穷人受到的影响最大。如果他们得不到帮助,必将直接受到气候危机的消极影响。例如,气候变化能够导致水土流失。许多地方,表层土被大雨冲刷掉。如果人们没有种植粮食的土地,就不得不迁往别处。国家和地区间必定出现大规模人口迁徙,从而引发大量冲突。
问:就气候问题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而言,哪些国家或地区受到的威胁最大?
答: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岛国首当其冲,受到的威胁最甚。拉美的一些国家因大雨引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据估计,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非洲将在未来损失一半的粮食生产能力。如果我们从全球来看,气候变化的影响恐怕更加严重。
问:据估计截至今年全球有10.2亿人口处于饥饿之中。您是否清楚,这些人中有多少人将在今年因饥饿丧生?
答:我们知道全世界每六秒钟就有一个儿童因为饥饿丧生。这个数字多年来一直未变。因为粮食危机呈现出显著地区性,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非洲地区。我们并没有由饥饿造成的确切死亡人数。我们希望全世界都能共同努力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
问: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具体采取哪些行动帮助饥饿人群渡过难关呢?
答:我们在利比亚的城市地区引入了学校供餐的做法,并把供餐时间延长至整个周末。在我们的帮助下,那里的学校周末依然开放,因为孩子们每天只有在学校才能吃上一顿饭。如果学校关闭了,他们根本无法得到食物。许多地方的人们忍受饥饿之苦,并非因为粮食短缺,而是由于他们买不起粮食。因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活动叫做“以购买促进进步”,把粮价控制在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让人们能够买得起粮食吃。我们努力平衡好粮食的买卖价格,既保证供粮者的收入,又确保粮食出售价格不能太高。我们还组织收购小佃农的粮食。世界粮食计划署凭借自身的力量帮助这些小佃农增加产量,同时不断提高粮食质量。
问:你们怎样从小佃农那里收购粮食呢?他们一般非常分散。
答:收购方法和模式依各国情况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不论在哪里,农业基础设施对收购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方,收购难度就大。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其他国家借鉴中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经验。我们在很多地方都鼓励当地农民自发结成组织出售粮食。只要有渠道收购到这些散户农民的粮食,其他的就没什么难的了。我们通过农民自己的组织帮助他们更好地种植作物,协助他们提高粮食质量,以达到我们要求的收购标准。我们还帮他们进入市场。这是一项大胆的创新。
问:你们是否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展了这些活动?
答:是的,目前总共有14个国家,大多在非洲,有两个在拉美。我们把这些活动成为“以购买促进进步”。通过这一举措,粮食需求方和供应方数量都逐渐增大。我们并不单独协助供应方,会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帮粮食供应方搞好种植和收购。我们试图让农民更加有组织,同时鼓励政府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希望散户农民依然可以受益于公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管目前难度较大。
问:仅给饥饿人口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遭受饥饿问题困扰的发展中国家,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它们怎样才能发展好农业呢?
答:世界粮食计划署有一项计划帮助母亲和孩子打破贫穷循环链条。如果女孩子们能在学校多呆些时间,那么她们就不会过早结婚。她们在学校呆的时间越长,今后组成一个健康家庭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她们能接受必要的教育,就会以一种相对健康和科学方式养育后代,从而打破原有的母子相继的贫困循环。我们是这样实施这一计划的:不仅仅提供帮助,还注意向人们展示他们怎样自己摆脱贫困和饥饿。我们从散户农民那里收购粮食的时候,会帮助他们种植更多的粮食作物,但他们可以自由支配多种的这一部分粮食。我们不仅以援助机构的身份介入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还会为当地农民创造市场和增收的机会。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个叫吴秉德(音译Wu Bingde)的商人,他此前曾经参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项目,接受我们的养蚕培训。后来,他带动整个村庄走上了养蚕致富的道路。我们的培训惠及了所有村民。
问:除了从散户农民那里购买粮食,世界粮食计划署还会向那些农民引入新技术吗?你们是否会给他们带去优良粮种?
答:世界粮食计划署不提供种子等农作物,因为,从本质上讲,我们是需求方。但我们会明确告知农民组织收购粮食的标准细则,并且告诉他们怎样种植才能达到我们的收购标准。农民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作为供应方,会与农民密切协作,帮助他们种植达标粮。(中国日报社记者 朱萍 王漪清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