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28日评论版头条:中国拒绝以美中两国的格局代替八国峰会的多边协商模式,最终为更大范围内的二十国峰会的成形铺平了道路,而二十国峰会作为新的全球经济论坛最终获得国际认可。中国的态度再次表明,即使在经济危机时刻,全世界都把中国推到领导者的紧要关头,中国都没有表现出要统领世界的意愿。这种姿态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
但在二十国集团中,中国依然难掩其雄厚实力带来的光环,实至名归地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袖。这注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固定位置。大家都在观望中国将怎样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作用,但对中国而言,依然还需好好适应这个全新的角色,尤其是承担角色背后的责任。
对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各国公民而言,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成为世界大国意味着什么,以及到底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值得尊敬的大国。例如,美国政府想让中国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合作伙伴”,中国国内很多人都提到美国的这一愿望。但很少有人认识到,如果中国真的出演了这一由美国预定的角色,那么中国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国际行为和操作方式,以满足美国预设在这一角色背后的各项标准。简言之,中国到时就会被束缚在“美国治下”,成为美国的一颗棋子,彻底丧失世界大国的独立地位。
这一分析或许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何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接受过所谓“负责人的合作伙伴”这一称号。其实,中国在处理国际和地区问题时始终都坚持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只不过中国很多负责任的做法并不对美国的胃口。对传统的西方强国而言,中国从来没有放弃过独立自主的原则。这就是中国,从来不满足于沦为传统列强的“跟班”。近百余年来,中国人用自己的努力争取并诠释着大国风范的内涵。
即使在中国落魄之时,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依然凭借其顽强的民族自尊信和自信心,一步步走出泥潭,从来没有向任何列强屈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为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毅然拒绝斯大林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进而,苏联单方面撕毁协约,专家顾问撤出中国,让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将近六十年逝去,就毛泽东当初的大胆决定而言,至今没有人提出过不满或者感到惋惜。
故若能称为世界大国,必具备独立之精神,决不惟命是从,唯马首是瞻。不仅如此,大国还应审时度势,主动出击,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中国已经用历史回答了什么叫大国的独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用行动阐释大国责任和姿态,中国必将积极参与国际行为规则和制度的制定。
对西方而言,我拔出枪来对着你,你就应当接受我的规则,仿佛这就是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逻辑。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不仅是世界大国,更可称得上世界强国,但却从来没有通过欺负别国来维护自己的强国威严。诚然,中国也曾经使用过军事力量,但无一不是为了保护本国疆土不受周围部族或国家的骚扰。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中国依旧采取保守姿态。自秦朝以来,不断加筑的长城就是中国一贯姿态的最好例证。
当下,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势力提升的结果,更是世界多数国家的集体意愿。以朝核六方会谈为例,中国并不愿意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之所以充当会议主导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会的其他五国均迫切需要中国挺身而出。每当谈判陷入僵局,出面打破僵局,力主恢复谈判的总是中国。最近,北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想要摆脱六方会谈模式,直接与美国打交道,但美国坚持认为美朝间的双边协商同样应当建立在此前六方会谈的框架之下。最终,温家宝总理访朝,促成朝方有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尽管中国历经风雨考验,国内局势也曾动荡不安,但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中国始终将这些国家平等地看作好兄弟、好伙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从弱变强的最好写照,中国人民深切地知道贫弱国家的感受和遭遇。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是出于道义上的支持与人道主义的同情,并非以大国自居,或出于一己之私。中国在自身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依然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和革命事业。当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成就斐然之时,很多国家提出效仿中国模式,中国却以一种冷静而负责的态度不断申明中国模式并非适用于别国。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分享其发展经验。中国绝不希望将自己的发展和繁荣建立在别国贫穷的基础上。这与孔子“推己及人”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精确而直白地将社会主义概括为“共同富裕”。根据中国传统思想,这种集体观念和和谐思想实乃一国立国之基础,更是强国之根本。绝不像西方列强那样,依靠武力威胁和野蛮掠夺完成血腥的原始积累。中国古语有云“以德服人者皇,以力服人者霸”。领导者更应善于体察他人,而不是欺辱和掠夺。基于此,中国始终对霸权主义采取批判态度。霸权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及处世原则。繁荣发展是为了实现共同进步,绝不是为了称霸。
总之,中国领导人提出和谐理念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倡导的文化精神与西方主导的过去300年间的强权逻辑迥然不同。从现在起,作为发展中国家领导者,中国将有更大的空间和资格描绘世界未来发展的蓝图。(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委员 刘乃强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