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1日社论文章:互相指责和争吵已经成为当下国际会议一大特色。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也不例外。但每一个参加国都必须认识到,要解决现在的气候问题,需要全世界立刻采取有效行动。不幸的是,尽管所有国家都感受到这种紧迫感,但这并不能保证国际社会将在此次峰会上达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某些谈判代表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很可能使这次峰会无果而终,在拯救地球不受灾难性气候侵扰之路上,浪费一次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宝贵机会。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丹麦草案》内容泄露,引起发展中国家强烈不满,草案对富国要求过于宽松,却给穷国设置了诸多严格限制。尽管丹麦一再表示这一草案并非正式文件,但就其内容而言,很难想象,这样一份草案是如何出炉的,其内容严重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均坚持该草案立场,那么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国际社会长期努力换来的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政治意愿向具体行动的转化难度最大。
另外,美国谈判代表的发言也成为本次会议一个不和谐音符。美国政府将经济援助看做谈判的筹码,尽管他们至今依旧没有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美国政府现有的提议和计划与其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当然,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对此次气候会议抱有不切实际的态度。国际社会对明年通过一个可以作为《京都议定书》继承性文件的政治性框架协议期望值不高。某些岛国正试图竭力推动当下的协商超越政治性框架,迫切希望达成一个与《京都议定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新协议。全球变暖一个直观后果是海平面上升,很多岛国都直接受到海水上涨的威胁,因此他们的急切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要求会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加重不必要的负担,强制它们承担不合比例的减排任务。要弥合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分歧,才能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国际社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希望从哥本哈根会议空手而归。现实主义应当战胜狭隘的功利主义。所有谈判代表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不顾自身安危,违背低碳发展这一历史必然趋势。(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启文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