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8日社论: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一曰城市繁荣之象征,一曰汽车制造商之饕餮。设若城市管理者只陶醉于此一片现代化的繁忙景象,放任汽车数量疯长,无睹于背后的发展隐忧,那么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周日,北京汽车保有量达399万辆。鉴于2010年起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将由目前的5%提高至7.5%,待购者将赶在年底前蜂拥而入市,本周末北京很可能被塞进第400万辆汽车。北京现有1700万常住居民。与发达国家比较,北京的汽车保有率并不高。据报道,每10个美国人就拥有将近9辆汽车。不过,北京汽车的绝对增量让美国城市相形见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六年时间,2007年达到300万两,用了三年,短短一年后,便冲到400万辆。
诚然,汽车数量的激增是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内需,减轻全球经济衰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冲击。火热的汽车销售可算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斐然的重要表征。然而,伴随汽车产业的繁荣而来的是许多紧迫的城市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交通、能源和社会公平等领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政府竭尽所能为市民争取到上百个蓝天。奥运会刚过,汽车污染就使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据估计,400万辆机动车每年排放污染物超过100万吨,占城市排放污染物总量的一半。
另外,猛增的汽车数量将进一步加重城市交通负担。尽管市政府已经实施了诸多措施,控制机动车上路,但在庞大的基数和居高不下的增速面前,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北京市政府可以借鉴某些发达国家大都市的交通管理经验,积极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棘手问题。
如果政府能够通过经济杠杆减少市中心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数量,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普及健康出行方式,那么400万辆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屏障。当然,交通问题涉及诸多领域,决策者应当结合北京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而富有前瞻性的交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兼顾,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难题。(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启文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