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6日报道: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的肖武今年27岁,正在为是否要加盟一家处于海外上市阶段的民营企业而犹豫。该公司为招聘到合适的财务总监承诺了优厚待遇。“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方面并不擅长,而且作为一名‘空降兵’,我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公司老员工的认可也是个问题。”
万宝盛华1月5日发布的国内首份关于中国民营企业人才策略的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在上市和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产品,不是品牌,而是人才短缺。人才短缺已成为中国民企国际化的首要挑战。
2009年8-9月,万宝盛华(中国)对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江苏以及广东、福建等地区的10个城市共166家民营企业开展了人才策略的调研。 调查显示,无论是处于成长阶段、上市阶段还是国际化阶段的民营企业,均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共同挑战。其中41%的国际化阶段的民企表示,难以吸引到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才,这已成为中国民企国际化的首要挑战。而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调整难度大,是即将上市或已经上市的民企面临的最大的人力资源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中国民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万宝盛华(中国)董事总经理袁建华说。
“中国民营企业在和跨国企业争夺人才的过程中要赢得成功,当务之急是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培育适合人才发展和成长的土壤。”
除此以外,“空降兵”存活率低、人力资源部门势单力薄、缺乏具体的人员配置规划、缺乏跨地区以及跨国招聘经验等,也是民营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和国有企业、跨国企业相比, 民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一直处于劣势。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薪酬,而在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缺乏,在于不能给人才创造有吸引力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委员会副主任刘建辉说。
该公司调查显示,20%处于上市阶段的民企和19%处于国际化阶段的民企忍受着人才流动频繁带来的痛苦。“例如,一家集儿童用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公司,其大量招募的“空降兵”在二年内的存活率却不足四分之一。”
在招聘人才类型方面,54%的受访企业表示,设计、研发类人才是他们最常招聘的人才,紧随其后的是销售、生产与技术控制类人才。
同时,在最常招聘的人才中,管理类的人才主要是人力资源、生产与质量控制技能的人才,分别占到88%和71%,而非管理类的人员主要集中于采购人员、客户服务人员。
袁建华表示:“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以研发和销售带动发展的新阶段,民企要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然要加强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力量。而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说明民企已经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块软肋,并有意识地在加以改善。”
“公司决策层一致认为,虽然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暂时的瓶颈和困难,但是一定要舍得花精力和财力去投资人力资源,” 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欧阳谦表示。
刘建辉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应重视和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外部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介绍说,在欧美,已经有85%左右的企业选择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才将近6%。(中国日报记者 王小田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