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海地,你并不孤单
2010-01-20 09:11:37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20日评论版文章:海地这场巨大的灾难,再一次印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即使面临灭顶之灾,仍然有希望可循。

我这一周来在太子港的所见所闻就是这样的。此次联合国机构蒙受的损失是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我们设在海地首都的总部已沦钢筋混凝土的废墟。我当时就想,这种情况下人怎么能幸存下来呢?但是,我刚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海地还没多久,就传来救援队抬出一名生还者的消息——这名生还者在没有食品和水的情况下,在废墟底下埋了五天!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小奇迹,一个希望的象征。

包括这次海地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灾难,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有多脆弱,但同时,这些灾难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类的顽强。我们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恐怖的景象:坍塌的建筑物,街头的尸体,人们急缺食品、水和避难场所。在这座饱受摧残的城市里,我看到的全是这样的景象,每新到一处,都是如此情景。但是,我也看到了别的闪光点——人性精神的流露令人瞩目,受灾的人们即便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他们适应、恢复的能力之强不同寻常。

我在此次短暂的访问期间,遇到了很多普通人。在总统府的废墟旁,一群年轻人告诉我他们非常想帮助重建海地。除却眼下地震带来的危机,海底人民需要的是就业岗位,需要的是有尊严的自食其力。我穿过街道,遇见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和她的孩子住在一个公园的帐篷里,而且急缺食物。而像她这样的人成百上千,他们在沉着地共度难关,倾己所能互帮互助。她和其他人都相信,救助很快就会到来。“我来就是要给大家带来希望”,我对他们说,“千万不要绝望”。相应地,她也向国际社会发出请求帮助海地重建——为了她的孩子,也为了下一代。

对于那些已经一无所有的人,救助可能来得没有那么快。但各方毕竟正在伸出援手;而且尽管海地首都一切经营服务陷入瘫痪、物流系统处境艰难,但抵达海地的救援人员和物资都在不断增加。仅仅在星期一早上,就有超过40支国际搜救、急救队以及1700多名人员奋战在救灾前线。水的供应量正在增加;帐篷和临时避难所正在大批大批运来。受损严重的医院开始恢复诊疗收治工作,而且有国际医疗队的有力帮助。与此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正与美军协同行动,向大约20万名灾民供给食品。据预计,在未来几周内需要提供食品的灾民将多达100万人,而这一数字很快又将上升至200万。

我们目睹了国际社会对于海地慷慨而且充分的援助。每个国家、每个国际援助机构都动员人员前往海地救灾。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援助提供引导。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救助能够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越快越好。我们不能也等到把需要的供给品放在仓库里备齐了才开始救灾工作。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没有金钱可供浪费。这就要求协调配合要强而有力——国际社会要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在联合国的领导下进行救灾。

这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从灾后第一天就开始了,参与其中的有联合国、各种国际援助机构以及各类关键部门人员——联合国与美国以及欧洲、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紧密合作,确认当前最迫切的人道主义援助需求有哪些,并随之提供。这些人道主义需求必须分门别类、各自成组,这样一来,各家组织的救援工作就能形成互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说,世界卫生组织运作的一个医疗部门就已经组织起来了21家国际组织的医疗援助力量。

当下的紧急情况会在我们的工作计划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现在开始考虑考虑未来,也并非为时过早,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在与我会面时就强调了这一点。虽然海地极度贫穷,但它已然发生了进步。海地出现了新的安定局面;投资者已经回来了。仅仅把海地重建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够的,我们也不是要给它进行整形手术式的改良。我们必须把海地重建得比原来要好,与海底政府并肩奋斗,这样,今天得到的援助和资金就能产生长远而持久的效益,创造出就业岗位,并使之逐渐摆脱对国际社会慷慨援助的依赖。

在这个意义上看来,海地眼下的困境提醒我们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来。十年以前,国际大家庭在新世纪之初达成一致意见,要在2015年之前消除极度贫困的现象。当初信心满满制定的“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有一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就是要消灭全球贫困的根源,扫除妇幼保健、教育和应对传染病方面存在的障碍。但是,在其他一些重点地区,进展仍然很不容乐观。目前的结果是,我们在履行帮助世界贫困人口的承诺上做得非常不够。

在我们匆匆赶往海地援助之时,请将这个更大的问题记挂在心间。这条讯息,正是我从太子港大街上的人们那里明确无误感受到的。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尊严,需要更为明亮的未来。这也是世界所有穷人的共同希望。请在海地最需要的时候,为它做最正确的事——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有力的精神支持。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1/20/content_934590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是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