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26日报道: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表示我国将集中开展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此,老师和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此举很有必要,但建议出台更具体的规定,以便各项要求能够落实。
通知指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检查,指导中小学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加强对网站管理、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和开放绿色上网设施,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
“这一举措很有必要,现在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太多太杂,学生上网经常能接触到黄色网站,言行逐渐发生一些变化,有的孩子平时说话都夹杂着污言秽语,学校、老师反复劝说都不起作用,我们也很无奈,”北京市17中英语教师孟倩告诉记者。
在中小学校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至少可以保护孩子在学校期间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孟老师表示。
她建议家长在孩子在家上网时,可以陪在旁边,并希望教育部能出台更具体的规定,使通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通知还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校会、班(团队)会等,集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通知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指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适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有沉溺网络、行为举止异常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要十分关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通知提倡加强学校家庭合作,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和使用手机进行引导和合理约束,教育孩子远离成人聊天室和黄色网站;尽量避免孩子在家独自上网。
“这次行动会让孩子在学校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降低,但成千上万的黑网吧谁来管?”来自江西上饶的母亲李文华(化名)表示了自己的疑惑。李文华有一个15岁的女儿,经常逃课到网吧玩游戏,进而和一个男性网友陷入网恋,被学校开除后,目前在当地一家民办教育机构戒除网瘾。
“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回到家后不见女儿,只能到街上一家一家的网吧里找她。国家有规定网吧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很多黑网吧为了挣钱,找来一些成年人的身份证,给来上网的孩子用,”李文华说。
“我觉得教育部的这次行动目的是好的,但我担心各项要求是否能落到实处。我们家长希望看到更具体的措施出台,”北京市出租车司机、16岁男孩的父亲陈庆告诉记者。
陈庆还表示,夫妻二人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在外奔忙,孩子在家上网时陪在旁边并不现实。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1/27/content_938138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兰天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