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日发表评论指出:近年来,为了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自身的崛起,中国和印度都十分重视能源安全的问题。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避免两个崛起中大国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外交和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也有利于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特别是保证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增长。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在新的一年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走在复苏的前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将再一次引起关注。
一、严峻的能源压力
从印度的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2007年,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宣布,印度的石油储量为16.6亿吨。即使这样,按照11亿人口计算,人均储量只有1.5吨, 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2。目前印度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5%。进口数量的增加,特别是石油价格的猛涨,使印度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外汇资产,成为印度外贸平衡的沉重负担。据印度官方推论,石油价格每上升5美元,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0·5%,通货膨胀率增加1·4%。石油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所说,“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仅次于粮食安全的严重问题。”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它所蕴藏的石油资源仅为50亿吨,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7%。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它所购买的国外石油与年俱增。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78万吨,成品油进口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加9·6%,对外依存度为48·5%,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接近2亿吨,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国际能源署预测,2010年中印两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为61%和85%,到2020年将分别为77%和92%。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印度是世界第五大消费国,马上将成为第四大消费国,到2030年它可能超过日本和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国。正如印度前石油部长艾亚尔所说,既然我们无法避免对进口能源不断增加的依赖,我们就必须利用石油外交来降低这种依赖的风险”。
二、成功的合作案例
基于这种认识,两国政府已经开展能源对话,进行能源合作。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印期间, 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宣言》,其中第9条指出,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和节能领域开展合作,包括鼓励两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第三国协作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早在2004年,中印在苏丹“大尼罗河项目”中采取分别买入股份的形式成为事实上的合作伙伴。2005年12月,两国石油公司第一次联手以5.7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的一处石油资产37%的股份。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一道开采雅达瓦兰油田,其中中国控股50%,印度控股20%。2005年2月22日,印度燃气公司与中方签订协议,印方投资2.43 亿港元入股中国燃气公司,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两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2006年8 月中印再度联手买下哥伦比亚一油田50%的股份。
2006年1月,时任印度石油部长的艾亚尔率领印度天然气代表团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5份文件。此外,多边的能源对话也成为中印进行合作的舞台。例如,2004年11月,印度邀请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在新德里召开会议,希望集体与中东石油供应商谈判,以便降低石油溢价。2005年初,印度举办亚洲石油经济合作部长圆桌会议,邀请中国等参加。会上,包括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内的国家同意采取一致立场,共同应对“亚洲溢价”和石油安全问题。2006年12月16日,中、美、日、韩、印五个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部长在北京开会,共同探讨如何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能源安全的问题以及如何形成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另外,中印俄三国峰会和外长对话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三方能源合作的问题。
三、避免恶性竞争的思路
作为两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印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加大。而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 双方为获得国际油气资源确实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竞争。
因此,在思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印能源合作时,我们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基本方针:
一是加强沟通。尽管有些商业行为需要保密,但是必要的沟通可使双方心中有数,趋利避害。二是注意规避。中印都是体量庞大的国家,在可能情况下应从长计议,避免两败俱伤的后果。三是促进技术交流。双方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长,可以采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共同推动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虽然中印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但应尽量争取较多话语权。(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马加力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