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日报道:北京副市长表示,在成为公认的“世界城市”之前,北京有必要解决一系列现实的民生问题。
在2010年北京“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吉林说,北京在“后奥运”时代将集中解决各类相对突出和急迫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垃圾处理、交通疏堵、教育均衡,以及看病难、买房难等。
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综合专家和学者建议,北京要作为世界城市应在经济、政治、国际交流和城市运行方面均具有国际影响力。
“现在针对这个目标,政府的下一步任务就是找到北京和当今世界城市的差距,了解和实现本地民生的愿望,”吉林副市长表示。
2009年,北京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在国内和地区中均处于前列。但与此同时,包括人口、住房、交通、医疗在内的民生问题也制约这座近1800万常住人口城市的快速发展。
“像许多国际城市一样,北京的发展既解决了老问题,也会同时产生一些其他问题。而解决新问题还需要继续发展,”吉林副市长表示,回答中句句针对民生问题。
面对每日18000吨的垃圾产量,副市长表示,北京有必要先从源头实现垃圾的减量和分类,实现资源化处理。而且北京的民众不应该为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恐慌,政府将把“最终不能循环的垃圾用来焚烧”。同时,有关部门还在考虑利用远离城区的废旧矿山地区建立垃圾循环利用项目。
他还透露,政府原计划在昌平区阿苏卫建设焚烧发电已计划,现在已将原投资翻倍,用20亿元社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并于计划今年开始建设,将搬迁方圆2公里内两个村的200户农村居民。
吉林副市长还表示,北京不会限制本地居民购买私家车,而会继续加速公交系统建设并计划继续执行机动车限行。政府还将推出今年一半以上的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并有效监管房地产商。
这名47岁的官员自北京奥运会前开始主抓北京市的经济工作。而2008年的奥运会被外界看作北京的新起点。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国家不断的发展和崛起,”他告诉《中国日报》。
北京将继续欢迎更多国际组织在京常设总部,并将全球揽才,让更多国际交流人才成为北京的居民。
《中国日报》此前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获悉,由于经济回暖带来的就业高峰,今年获得来华签证常住北京的外国人员数量有望达到历史新高。
吉林副市长说,北京在某些方面仍与公认的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和东京——存在差距,但北京也会加速赶上。
“民众关心的是他们身边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需要解决,而政府不能只有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政府需要着眼于现实、民生问题的解决,让民众分享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成果,”吉林表示。(中国日报记者 赵焕新 崔晓火 张琰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