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
2010-02-06 07:05:52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6日发表评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两国人民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的半个世纪里,日本是对中国伤害最深重的国家。纵览历史脉络,两国可谓“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以史为鉴,当然要以“五十年对立”为鉴。诚如前首相福田所言,“只有正视过去,具有该反省的地方反省的勇气和智慧,才有可能期待将来不犯错误”。

以史为鉴,当然也要以“两千年友好”为鉴。毕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必须走和平、友好、合作与共赢之路。

以史为鉴,得出的基本事实和宝贵经验,就是两千年友好交往铸就了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有文化渊源——“日本文化传统中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浓郁馨香”(河野洋平语);有民间根基——两国友好交往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属罕见。因此,每逢中日关系遇到困难时,文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就会站出来,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努力。它坚信:总有同一缕春风同时吹绿大洋彼岸,总有同一域海水不分国界来回流动。它期盼:严冬过后,春天总会来的;春天来了,樱花总会开的!

日本侵略军当年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中国人,战后中日关系怎么办? 新中国成立后,正是从民间友好交往入手,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促进中日人民友好,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前些年日本某政要一意孤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亚洲人民的感情。中日两国关系又落到低谷。这期间,又是通过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经促政,以文促情,以民促官,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为两国关系走出低谷,实现转圜,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史为鉴,“鉴”出了民间友好的深厚根基。“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

以史为鉴,“鉴”出了登高望远、面向未来的开阔胸怀。不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开辟未来。

于是,1984年,一个由两国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组成的政府咨询机构——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应运而生。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2月7日至11日,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和扬州举行。人们期待它,为提升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腊梅已翘首迎春,樱花可以放心开放了!(作者为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叶小文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