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9日社论:时下的中国企业应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日益提高的用工成本,因为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努力向“以消费为主导”积极转变。
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这多少会让人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全国低迷的就业状况:中国由于这场近几十年来最恶劣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2000多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返回家乡的情况。
但是近来有报道称,中国沿海出口产业又遇到了“民工荒”问题——这多少有助人们恢复信心。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证明企业经营状况正在好转。假如海外贸易订单没有迅猛增加,那么很多企业此刻就不会争先恐后地招兵买马了。
此外,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今年的春节要比去年要好过得多。至少当他们过几周返回城里时,不用愁着找不到工作了。
不过,对于长期受惠于国内低廉劳动力的中国企业来说,忽视劳动力市场日益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将是致命的危险。
虽然全球经济的严重滑坡暂时抑制了国内企业增加用工的需求,但中国经济2009年反弹之强劲超出预期,这说明此次危机并未致使中国偏离经济长期增长的正轨。中国政府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这场危机也未改变近来劳动力供应日益收紧的趋势。
因此,中国经济如果按预期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用人单位抱怨归抱怨,还必须要接受用工成本增加这一事实。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提高了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举例来说,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本月已经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至少12%。有消息称,全国范围的工资上调即将铺开,而其他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努力吸引劳动力来服务地方经济。
不过,真正的大考验尚未开始。中国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对工资的发放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决策层将要面临“既要让工资涨、又要抑制通胀预期”的双重艰巨任务。
中国如果希望将经济重心放到内需上、而非出口和投资上,政府就应坚定支持此轮工资上涨。薪水的提高可能会影响一些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但加薪对于拉动内需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启文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