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10日发表评论:与其前任一上台就咄咄逼人施压中国不同,奥巴马总统在上任第一年以软身段展现了低姿态,致使不少中国人对他充满了期待。然而,提前预支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总统似乎要愚弄我们一番,不仅大力增兵阿富汗,而且挑战中国国家利益底线:迅速出售武器给台湾,同时还要见达赖。难道强硬才是奥巴马的真面目,拟或他在效法中国先礼后兵的传统智慧?
雄心勃勃地以变革口号上台的奥巴马,执政一年后美国经济却无多大起色,支持率大幅下降,成为有史以来美国总统上任当年支持率最低的。2010年又适逢中期选举,尽管奥巴马亲自披挂上阵拉选票,但民主党已提前在一席参议院补选中败下阵来,直接危及他的医疗改革和金融改革方案。此外,奥巴马上台一改前任的强势外交风格,对全球各方“委曲求全”,但却认为并未换来应有的回报。出于报复并发誓在其任内美国绝不做世界第二,便毫不含糊地再次祭起对台售武和会见达赖这两张牌。
在奥巴马政府的挑衅面前,中国官方前所未有地做出了强硬反击,提出对可能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涉及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进行制裁,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制裁的第一次。但中国如何对付美国,很大程度上是拜美国所赐。美学者早已断言,美国把中国当成敌人,中国就会成为敌人。美国究竟是否把中国当敌人,明眼人看的很明白。但对中国而言,美国挑明了对华的遏制关系也许并不全是坏事,至少有利于警醒一些人,使其丢掉对美国的幻想。其实奥巴马主政的美国誓不做老二,那就是宣告绝不允许中国做老大,等于变相地下战书。
过去30年美国不断对华挥舞制裁的大棒,经济发展起来的中国被迫回敬,虽然不能造成长痛,但希望帮其清醒中国利益的底线在哪。也许,只有当一方失去合作得来的好处时,才能珍惜与对方的关系。但鉴于中国所需的高科技美国一样也不卖,今天中国需要美国的可能没有美国需要中国的多,何况它刚出笼的庞大预算缺口,仍寄望于外汇储备充足的中国来填补。但就中国而言,有求必应的态度并不利于营造健康长久的双边关系,有时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有人常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理由之一是两国经济依赖紧密,犹如两个力大无穷的怪物抱在一起,一旦松开就会给对方造成致命伤。
曾几何时,中国以为接受了现有游戏规则便可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一时间,与国际接轨几乎成为举国一致的强大呼声。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符合西方利益的能接轨,挑战西方的则不准接轨。美国的目标是永保霸权利益不放松,中国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作美国霸权的走卒,要么自立自强,一帜独树。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只能选择后者,注定了中美利益冲闯是常态,妥协只是暂时的。但双方力量此消彼长趋势不可逆。处在危机中的美国可能不择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更是惴惴不安。但受到鼓舞的应是我们,感到沮丧的是对方。现在,售武与见达赖已沦落为美国换取现实利益的不多选择,逐渐丧失其原本战略意义;而中国的回击手段却越来越多。但面对挑战,中国应沉着应对,不可自乱阵脚。斗争仍要讲究有理、有利、有节。
中国外交行为难免受以德报怨传统文化影响。但这要看具体对象,对于那些只要中国承担责任却不给予相应权益者,不可适用。中国外交也常把所谓关系大局挂在嘴上,但若对方满不在乎,就有必要改弦更张:欲取之,必欲纵之。中国外交实践应以自身利益和实力地位为尺度,不受外部因素所干扰,要宠辱不惊。奥巴马国情咨文正面提及中国就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一不能冲昏头脑,由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捧杀并不比棒杀的效果差;二要警惕其全力对付中国,美国国防部刚公布的四年军力评估报告显示它急于从阿富汗脱身,目的就是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把握好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固然重要,但中国的未来关键在于自身,只有强身健体才有对外来威胁的更大免疫力。对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困难应充分估计和重视,像金融危机这样的机遇并不多,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政治上国民空虚的信仰亟待填补;经济上扩大内需缩小两极差距迫在眉睫;国防上仍需拿出几件杀手锏。但回首过去半个多世纪可以发现,经济和军事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的中国,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看来木桶上的短板应该属于政治上的。(作者是人民大学教授 李庆四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