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11日评论版文章: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在年轻人中间似乎变得越来越淡。那些试图改变年轻人观念,让他们重视春节的人,今年无疑又会失望。因为今年的大年初一和情人节是同一天。
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更迭,一切都在改变,包括年轻人对于爱情和婚姻、传统与文化、社会与家庭,以及节日的欢乐和丧亲的悲痛的。尤其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年轻人在终生大事或成立家庭的问题上的观念都放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全国妇联、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百合网的联合调查显示,在2007年,有77%的人择偶标准是对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2009年的数据显示,77%的人希望自己未来的配偶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国人的婚姻爱情观逐渐趋向模糊、现实与多元。
一些专家称,社会有责任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念。但是,由于社会自身在发生改变,社会价值观也随之而变,年轻人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以暴涨的房价和来自贵阳的年轻英语老师于明阳(音)的观点为例。于明阳说,一个人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无论是很高的房价还是很高的生存成本,我们都得着手解决。在其他国家,房子或许并不是结婚的必需品,但在中国,房子对于婚姻确有非凡的意义。中国人向来认为,婚姻意味着生活稳定,而生活的稳定需要一套房子,因为房子能带给人安全感。
其他的社会问题和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和财富新贵的炫富密切相关。有些新贵热衷于炫耀他们的票子、房子还有车子。60后和70后把财富当做身份的象征,而年轻人把财富当做吸引异性的资本。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无法回避这个残酷的现实。
于明阳说她很讨厌现在女孩相互攀的风气,尤其是比较男友的财富,比如汽车和金钱。“这不是说女孩子变得物质了,而是因为社会变了,丰富的商品和较高的消费水平改变了这一切。考虑到今天的社会现实,一个男人在能在向女友求婚时说他的所有家底就只有自行车、手表和一箱子衣服吗?”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买房难只是我们面临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于明阳说,房子像魔棒一般,可以将相爱的恋人送进婚姻的殿堂。甜美的婚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但浪漫的爱情却与现实无关。
总体而言,女人的幸福感来自于攀比。女人可以在任何事情上相互攀比,可能是衣服鞋子这类俗常之物,也可能是食物等必需品,还可能是钻石等贵重物品,也可能是婚纱照这一类感情的象征物。女人喜欢讨论这些话题,不是因为它们是物质的,而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比。
对于幸福成功的婚姻来说,真心相爱、相互尊重这些非物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重视物质满足的年轻一代来说,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没什么用处。此外,更为现实的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没有物质的幸福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家庭的。
但我们不应该去谴责年轻人这种现实的婚姻爱情观。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结婚的人,有他们自己的结婚几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那时候,人们为了结婚想尽办法置齐这些家电。今天的年轻人也一样,只是东西比原来高级了,花费也比原来多了。但是用汽车、房子等来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托付终身,对于那些出生一般家庭的子弟来说,这个要求也太高了。
婚姻是爱情的果实,婚姻意味着相互信任,而不是借着爱情的名义改善自身财富状况的杠杆。四年前,刘女士嫁给了她的至爱。一年前,她生了一个小男孩。起初的时候,她的家人都极力劝她不要嫁给她现在的丈夫,因为那时他很穷。但对于刘女士来说,金钱在她的生活中处于第二位;她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爱情、忠诚还有工作。
她说,现在的人们结婚时摆豪华的宴席,花大量的钱买房子和汽车。因为中国好面子,所以炫富在中国如此流行也不难理解。但是,仅仅靠奢华的开销,并不能让爱情、幸福和相互理解伴随终生。
杜胜祥是中国第一所约会礼仪学校的创办者,他说,飞升的房价和我们下降的互信,说明我们对于爱情和金钱的态度存在问题。他继续说,或许年轻人应该在结婚前三思或者多思而行。
杜胜祥说,这样很难在婚后建立稳定的感情。这也正是他为什么呼吁婚介公司的人要警告相亲的人,第一次见面不要讨论结婚的问题。
年轻一代物质的婚姻爱情观念,很大程度是由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造成的。但是,当你准备和爱人步入婚姻殿堂时,问问自己,你对你的爱人的爱到底有多深,而不是他(她)到底有多少钱。(中国日报记者 何柏霖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