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12日社论:近来有这么一组数字,姑且算是成绩吧——2009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3年平均数相比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49%、45.5%和37.6%。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这种“成绩”而感到骄傲,况且经济危机期间财政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此番整顿下来,各级单位将近50%的公款出国旅游都能够砍掉,16亿元人民币都能节约下来免于浪费,可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管理上的漏洞究竟有多大呢?
即便在整治开始以后,2009年因公出国团组仍达到3万3千余次,有12万3千多名党政干部出国公干。其中有些人出国用公款游山玩水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特权是理所当然的。
现实情况中甚至还有这样荒唐的例子:有些出国考察的邀请信是由海外的合作方伪造的,而且出国的行程路线还是专门为观光而“精心设计”的。有些地方与旅行社上下其手,开出虚高的出国差旅费用——然后公款旅行团的成员们就可以吃回扣了。准确说来,如此“出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盗用公款的妙招之一。
监察部连同中央其他部委重拳出击、制止公款出境游,的确值得赞许。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这个问题仅仅看作是工作作风问题。即便违反规定、浪费公款出国旅游的人受到了纪律处分,此次整顿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此类违规出国旅行的情况。
多种场合已经反复强调:政府官员应该培养自律意识、认清公款出国旅游的实质,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但这些都被当成了废话,因为那些明知故犯的人脑子一点也不糊涂,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制度是否给这类“公款出国游”留下了空当、有机可乘。当因公出国很容易就能“顺便”游山玩水,那么很多人自然不可能抵挡住犯规的诱惑。
本周二召开的专项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整体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因公出境工作如何认定、出境日程长度如何才算是恰如其分、如何确定因公出国人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即便对于合理必要的因公出国工作,所需预算也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一分钱都没浪费。这并不是说大多数领导干部不值得信任。如此管理是因为:伴随着权力确实会有腐败现象出现,而绝对权力必然会滋生腐败。
最后,那些违反规定、花着纳税人的钱出国旅游的官员应当视作腐败分子进行处理,而不应当简单地被视作工作作风不正、给予纪律处分就蒙混过关。
但愿今后针对公款出国旅游的预防机制能够出台并有效运作,那时候我们就不必再把“公款出国团组数的减少”当做成绩来看了。(中国日报评论员 朱渊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