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6日社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两难”一词来形容中国肩上任务之艰巨。这两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面临的现实艰巨任务。
中国所拥有的一些“体制上的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几个大国难以企及的,比如中国在调动公共资源方面效率就相当之高。但现在有些老大难问题,如房价的飞涨、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问题,要求政府能够拿出一套更为有效、能平衡各方利益的稳妥方案来。
温总理向全国人大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两点能给我们以启发,就是应从去年取得的成绩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以求稳妥地同时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性的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信奉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当中,辩证法并没有直接列为政策的根本要义之一。
个中原因很简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是行不通的,而代价较小的改革方式的潜力已然被耗尽。我们现在是处在这样一个境地:权宜之计已没有过去那么有用了。
这样说或许更恰当一些:我们现在要把当初落下的课全补上,任务是非常紧迫的。过去,为了实现GDP增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再看如今,环境受到污染、资源不断锐减,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摆脱过去那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尤为紧迫的任务——这样一来,就能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周全的协调方法。
在过去,“毫不动摇地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效率上”是中国经济这辆机车的主推动力。但是,这种做法也产生了副作用。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温总理报告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诚然,这句话令人耳目一新,但此外我们也需看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某些方面的既得利益。
与其他众多改革一样,这样的改革短期内也许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讲,这将造福于民。(中国日报评论员 谭宏凯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