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10日言论版文章: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前,奥巴马政府正以削减核武库和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为目标,进行“核态势评估”。据称,这次评估所考虑的一项“历史性转变”是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与此相关的评估议题还有,将核武器的任务限定为威慑核打击,不再包括威慑生物、化学或常规武器的攻击。
此前不久,日本外相曾表示,日本将与美国就核国家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进行磋商;日本前政府一方面强烈要求销毁核武器,一方面要求美国为保卫日本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矛盾的。在欧亚大陆的另一边,德国外长紧随其后作出表示,德国应该为核裁军的新篇章作出贡献,希望从德国撤出作为冷战残余的核武器。
长期以来,美国以其联盟战略的需求为由,拒绝认真考虑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人们推测,或许欧亚两个重要盟国的呼吁能够对奥巴马政府正在进行的“核态势评估”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若回溯历史,可以发现,首先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的安全战略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六十年前,乔治·凯南在提交美国国务卿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出,苏联正在努力避免核战争,美国应该重新审定核战略,改变对苏联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以此作为实现“原子能国际控制”的第一步。然而,美国政府当时并未采纳乔治·凯南这一主张。五年后,苏联在日内瓦首脑会议上提出,苏、美、英等国应作出承诺,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是,在冷战阴云笼罩之下,苏联这一提议当时并未被其他核国家所接受。
中国是第一个单方面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庄严承诺的国家。中国在爆炸第一枚原子弹后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仅仅是中国反击核打击的自卫手段。此后,即使是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国也未改变这一立场。中国的坚定承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与欢迎。
冷战结束后,核国家采取核领域的信任措施,朝稳定大国关系做出了积极努力。1992年,中俄在联合声明中首次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1994年,中国向其他核国家提出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积极推动有关国家进行磋商。2000年,五个核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宣布核武器不瞄准任何国家。2001年,中俄签署条约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首次由两个核国家签署此类国际法律文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下一次审议会将于今年5月举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核国家切实履行承诺,推进核裁军并降低核战争的风险。届时,五个核国家若能共同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将对会议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若一个同时拥有最大、最先进的常规武库和核武库的国家仍拒绝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广大无核武器国家很难相信其推动实现“无核世界”的诚意。
将核武器仅仅作为应对核打击的自卫手段,将有效提高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减少发生核事故的风险,对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包括促进核裁军进程与维持核不扩散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如果核国家均能够切实履行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就等同于核国家共同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将有利于营造必要的战略环境,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3/10/content_956533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研究员 胡豫闽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