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传统节日如何“与时俱进”?
2010-03-13 00:01:11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12日报道:春节过去了,清明节、端午节又快来了。我们的生活中,传统节日的分量和能见度,好像比以前高了。

这些改变都源于2008年,一纸法令,让我们除了春节作为法定假日,多了几个过传统节日的机会。

我们每每讶异于国际新闻中,其他国家形形色色,甚至稀奇古怪的民间节庆和风俗习惯。

殊不知,节庆活动,对于国人,很必要、也很重要。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听了太多的关于中国人心理健康不佳、易于发怒的调查和议论,好几起因心理和精神问题未及早解决,导致灭门惨剧的报道。

而形式、内容健康,而文化感召力的传统节日,无疑是纾解内心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民族自豪感、安顿呵护心灵的良方,对于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传统节日“复兴”的蓄势待发,要感谢那些从2004年,陆续在“两会”上大声疾呼,要呼吁重视传统节日在保存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的各位代表和媒体、公众的讨论和支持。

然而,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物质丰富了、交通发达了、科技进步了、钱包更鼓了、生活优裕了,过年过节的感觉反而平淡了;而且,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态度都很冷淡,却又对各种“洋节”情有独钟――尽管他们未必清楚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内涵。

有人说,这些人忘本,这些人崇洋,这些人肤浅。但“洋节”的拥趸们的反驳是:传统节日没意思,

不好玩,老一套,土掉渣。

最近有调查报告说,一群上海学生反映,与圣诞、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比,春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性、仪式性更强, 但是参与性、娱乐性不及西方节日”。

传统一定是活在未来里。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假如传统民俗节日只是存在于怀旧的心理背景中,就难免被边缘化。

官员和专家,光是大声呼吁青年人,“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热衷于过洋节”也是不够的。

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节日,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在其中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与时俱进,增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呢?

我们需要有力、有效的创新性理念、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加大对节庆风俗文化的整理、研究、宣传力度。应该将节日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民族优秀节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

专家学者进行节庆知识普及,阐述清楚节日的源流、各地风俗和现实价值、意义,并对如何度过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能转变观念,意识到本土文化对于自身和民族的价值,开始从我做起,重视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自然得到强化。

在今年“两会”上,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国良等提出了“传统文化时尚化”的口号和“政府应带头促进传统文化时尚化”的联合提案。

他们建议,中央领导人节日着装宴请外宾应注重传统、各地城市以传统文化产品为装饰、大众媒体播放弘扬传统文化的广告、学校教育扭转重外语轻国学之风。

尽管,相对于西式服装而言,中式服装的市场占有率低得可怜,短时期内很难成气候,官员和公众人物,有责任推广和提倡在传统节假日穿中式服装,向社会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价值导向信号。我们应该在重要传统节日里,通过中式服装等一些外在的形式,更好展现与释放中国元素、民族情怀。

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巨变,信息沟通和交通技术手段的日益发达完善,使一些传统节日原有的内涵和功能失效或淡化,比如中秋节乡思、旅愁的释放功能减弱,月宫神话魅力丧失,月球的神秘感消失。

那么,要使传统节庆得以延续,必须注重精神层面内涵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节庆作为本民族的独特历史传统、在世界上的身份识别标签来看待,并使之具有某种信仰成分,它们就不会因社会文化的进步、物质条件变化和科技水平提高,而完全丧失其在民众生活中存在价值。

与时俱进,其实也包含了让人们往后看,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不慎丢弃的文化传统,比如先祖们曾经发明和热衷的各种节日饮食、仪式、游艺,甚至体育活动。比如,读诗会、雅集、祭孔大典、成人礼、穿汉服等潮流,就体现了一部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意识。

又比如,清明节如今是一个公众节日,但在古代,更多是文人之间的聚会。

在追怀先人的同时踏青游玩,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开放包容的心态;为符合当代的文明要求,鲜花逐渐取代了冥币,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不能回家的人,提供了网上祭奠的平台;有的居民利用清明节把祖传的家训格言拿出来交流,教育后代,既不失清明节尊贤敬祖的核心价值,又倡导了一种社会新风。

比如,在七夕节,可以考虑把青年恋人“偷听私语”“接织女泪”等习俗恢复和发展起来,注入新时代爱情生活的元素,把传统的爱情节日引入现代生活中来,成为富有时代色彩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了眼光向外,从世界文化的大花园里撷取几枝,拿来、改造、变通――正如毛主席所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比如,一些“洋节,”其实完全可以被接纳,和中国节形成良性互补。比如,在忙忙碌碌、甚至远离双亲的生活中,人们很需要类似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这样表达爱情与亲情的机会。

传统节日的发展和推广,也当然离不开商业文化的带动。商家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容,以开掘新的商机,又能促进传统节日的宣传与传承。当然,我们要警惕不能把所有的节日都变成嘉年华,过分西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做法。只要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就可流传开,成为新民俗,使传统节日具有新生命。

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国人悉心呵护、借鉴创新,融合入时尚、先进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心理与消费需求,传统的节庆文化,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与时俱进、常过常新。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life/2010-03/12/content_957921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朱林勇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