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27日发自昆明的报道:在云南昆明的农村,崎岖不平的乡间道路上,一位妇女和她9岁的儿子驾着一辆牛车去数公里远的水库取水。
牛车停在团结水库旁。这名妇女和她的儿子飞快地冲过去,那情形就好像他们已经很多天都没有喝到水了。
他们往脸上泼了点水,又喝了一些,然后给牛车上的大水罐也装满了水。
之后,这位来自昆明市石林县的30岁的妇女钱关村(音)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道,“我们每隔两天就得赶着牛车来取水,因为我们村子里的蓄水池早就干了”。
钱关村说,已经好几个月不下雨了,他们家地里的庄稼全都旱死了。“因为没钱,我们很少买菜。基本上顿顿吃腌菜。”
楚雄市南华县群众的生活情形也大致如此。
据云南省政府统计,至本周四,受到持续大旱影响的群众人数已超过2400万,有828万群众和189万头牲畜面临饮水困难。
楚雄州宣传部的负责人段福君说,“如果还是不下雨,受灾村民就只能整体迁徙到有水的地方去了”。
段福君说,如果干旱持续下去,由于水资源缺乏,加上交通运输不便,一街、五街、罗武庄和红土坡等山村就会有一半的村民完全没有饮用水,“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南华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现有的储备水最多只能维持45天。这名工作人员还补充到,水利局计划让人们迁徙到有水的地方,直到天降甘霖。
南华县水利局的欧阳文龙(音)自从去年八月份以来没有休过一天假。他说,让人们迁徙到有水的地方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他在接受《南方日报》的采访时说,“同干旱作斗争,不管人抬车拉,至少要保证人们的饮用水需求。但对于以上四个村子的村民来说,由于位于山区,既没有水源,交通也不方便,很难撑下去。”
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因干旱而临时迁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05年遭遇旱灾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有2000多名村民被转移到了附近有水的地方。这些村民在那儿待了20多天,一直住在帐篷里。
然而今年,这场大旱要比5年之前严峻得多。欧阳文龙说,这一次,需要转移的村民大约有6000名。“2005年,村民在帐篷里待了大约20天。但我担心这一次他们要在帐篷里待更久。”
他说,云南的雨季一般5月才开始,因此这些村民被转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王军强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云南省大约有44.3亿立方米的储备水资源,但每天要消耗至少1亿立方米。“44天后,这些水就会用光。但是气象部门说五月之前将一直没有降水。”
尽管距离水资源丰富的咪侬噜谷只有10公里,南华县的人们仍迫切地渴望得到水资源。
早在1995年,充满民族风情的咪侬噜谷就被确立为楚雄州级自然保护区。欧阳文龙说,“生态的保护确实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03/27/content_965134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李映青 程盈琪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