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5日报道:尽管北京市政府二十年来一直在推广包括树葬在内的“绿色殡葬”,但迄今只有2%的北京市民选择这种安葬方式。
所谓的树葬就是把骨灰埋在树木、花丛或者草坪之下。
传统的殡葬方式既昂贵又不利于环境保护,但却受到普通市民的青睐。
北京殡葬协会秘书长姜晓刚说,1990年,丰台区首次推出树葬。市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广低碳树葬,但这种安葬方式估计需要经过两代才能被人们接受。他说,“毕竟中国是个传统国家,有入土为安的习俗。根据我们的估计,仅有2%的北京市民会选择树葬,1%的市民会选择海葬。现在,树葬的骨灰盒都用可降解的材料制作,根据自然情况,经过几十年就可以被降解”。
一般树葬的花费在2万到3万元人民币,北京30%的国营殡仪馆都提供这种服务。相反,如果购买墓地,每平米墓地的价格大约是2万元人民币,买下一块墓地恐怕要花费6万元以上。
坐落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是一家有着80年历史的国营公墓,最近新挖了120个树葬坑洞,在全市的公墓当中充当了树葬的引领者。
公墓副书记侯勇臣告诉《中国日报》北京版的记者,自从这些坑洞挖成以来,有超过10%的家庭跟万安公墓签订协议,要求树葬他们过世的家属。
“然而,由于首都土地资源紧张,目前这些坑洞只能提供给那些对于社会有着特殊贡献的逝者。”万安公墓是少有几所位于五环以内的公墓之一。目前,该公墓只给烈士、省级劳模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这三类人群提供树葬服务。树葬有利于环境,还可以美化公墓。我们希望将来能够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树葬服务。”
“尽管只有少数家庭选择了这种安葬方式,但是首都的市民已经在转变观念,即墓穴不一定是死者唯一的最后归宿。”
在万安公墓,许多接受《中国日报》北京版采访的人说,他们可以接受亲人以这种方式下葬。
75岁的西城区居民高秀琴(音)告诉记者,“我愿意死后被安葬在绿树之下,我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4/05/content_968598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徐帆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