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14日报道:我喜欢游览历史名胜。但与跟团相比,我更希望单独旅行,那样可以享受出行的自由。感兴趣的地方多呆会儿,没意思的地方完全可以不去。
我每次去国内的景点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少当地人主动提供导游服务,但我通常都会婉拒,并不是因为怕花钱,而是因为不想浪费宝贵的旅游时间,听他们絮絮叨叨地背导游词。
我上个月受邀参加安徽省的一个学术论坛,自然想利用闲暇时间去看看安徽黄山,但只有一天半。好在热情的活动组织者为参加论坛的人安排了一个旅行团,参观黄山及附近的以皖南民居而闻名的西递村和宏村两个景点。
参观这两个村落时,一名当地导游把我们聚拢在一起,确保没有人掉队,带领大家穿过迷宫一样的巷子,从一座房子带到另一座房子。在每座房前,这名头戴麦克风,腰间别着扩音器的导游都会详细介绍这座房子的历史,以前房主的官衔或显赫的从商经历,以及房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对每一样需要介绍的东西,导游都是照本宣科,以平淡无奇的声调复述事先准备好的文本材料,完全不顾听众的反应。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导游还没来得及把我们带进房内参观时,身后便出现了另一个旅行团,他们的导游也在以同样的语调复述着相同的内容。
我感到我们仿佛在被迫接受导游的介绍,这种介绍与其说是在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的徽州文化,还不如说是一种恼人的噪音。其实,我本人非常希望仔细看看墙上的木雕和木质房檐,欣赏一下当地的画作和书法作品,拍几张照片,记录下水面倒映的白墙黑瓦和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但我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些。我感到自己必须要跟上大部队。一路下来,导游不是在陪伴我们,而是我们在陪伴导游。
为什么旅行社不能为游客安排更多自行观光的时间呢,同时也省去了导游费力饶舌的辛苦?刺耳的复述可以变成文字,安置在景点旁边的展板上,让游客自己阅读品味。我记得曾经参观过美国、英国、德国和瑞士的一些景点。绝大多数地方都竖着供参观者阅读的牌子。旅行社也安排导游,但西方导游大多只在必要时提供简短的解释说明,或回答参观者的提问。他们更像是一个知心朋友或旅伴,而不像中国导游那样把自己看做一个监护人或者演说者。
我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文化差异。中国导游深刻地感到一个旅游团被委托给自己,在自己的监护之下完成整个游览参观过程,责任重大,因此他们必定要表现得像游客的监护人,同时还要不断把他们认为值得介绍的当地的旅游资源滔滔不绝地介绍给游客。而西方国家很多导游只在必要时为游客提供帮助,而且非常尊重游客的个人意愿和自由。
总之,中国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改变他们的旅游观念。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4/14/content_972572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专栏作家 刘式南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