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7日评论版文章: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胀温和,但一些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仍然存在,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是今年经济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特别大。推动经济过快增长会增加更多投资需求和更多的货币供应,使短期总需求偏离潜在增长水平,最终拉动价格水平的快速上涨,加速通胀恶化的压力。更多的货币供应增加,对通胀预期的流动性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最近国务院会议强调流动性管理。相信数量管理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3年期央票,都会成为交替使用的流动性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针对一些过度投资的信贷额度的调整,也可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调控方式。
今年强化通胀预期的非流动性因素较多。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税调整,国际油价和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干旱带来粮食减产粮价可能上升等等,导致通胀预期管理力度加大。
不过,我们判断二季度应该没有加息的压力。首先,利率对流动性管理与其他非流动因素的调整并不直接有效。对地方政府的非市场化推动高增长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其次,一季度经济形势呈现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态势,央行已经动用的货币工具效果明显,没有必要动用更多的货币工具。第三,作为宏观政策工具,利率调整可能对其他微观层面产生影响。比如,吸引更多的在低利率市场借钱、到高利率市场套利的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加大流动性和通胀的压力。综合评价利率调整的利弊,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房地产市场能否软着陆,是今年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去年的非常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推动房价产生了非常态的上涨。2009年月供平均上升到近80%的水平,超过国内安全线60%。这是最明显的泡沫现象。房价从长期来说一定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上涨而不断上涨,但是房价短期超过收入水平的大幅上涨,泡沫化风险会大幅上升。
不断吹大的房地产泡沫会导致危机。房地产泡沫,让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泰国当年因为巨大的房地产空置率,一天有58家银行破产,引发亚洲金融危机。迪拜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几乎两次使国家破产。美国次贷引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这些危机警示我们,不论大国小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富国穷国,东方的国家,西方的国家,不同体制,不同发展阶段,都发生过房地产泡沫危机。我们切不可存在侥幸的心理,忽略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基本上都是在房价大幅上涨的两到三年以后。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2009年的涨势,两年到三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风险。
不论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还是从房屋的功能属性来看,房地产应该是以居者有其屋为主要发展目标。中国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变成一个投资性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变成投资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改变了房屋的居住的属性,扭曲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秩序。一旦房地产市场成为以投资为主体的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在合理水平上形成,泡沫就不可避免。
特别是在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而不是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房地产的价格就会通过银行资金被不断推高,使投资需求的赚钱效应被不断放大,就会产生价格不断上涨的循环。当然,如果还有地方政府的高价卖地行为,就更有推波助澜的功效了。为什么过去的一些政策调整把房地产价格越调越高?有两个原因。第一,政策的针对性不强。用解决居住性需求的思路,去调整投机性需求推动的价格,实际上是在助推价格。第二,执行不力。
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这次政策的针对性加强,特别是通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把房地产的居住与投资功能进行某种程度的分离等。能否加大执行力度,是这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认为,如果及时得到调整,房地产市场不会形成巨大泡沫,是完全可以软着陆的。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4/27/content_977755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