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4日报道:近几个月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给疯狂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每一条规定都比之前的一条更有力度。最近政府实施的几项规定让许多评论员都认为政府终于下决心降低房价了,购房首付款比例提高,停止向第三套房购买者发放贷款。
人们关心的不是政府调控房价的诚意,而是这些措施的效用。乐观主义者们低估了房地产市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行政调控距离。大陆房产泡沫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泡沫两年内必破无疑,注定会成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将中国城市的房价及居民收入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房价及收入水平比一比就能立刻感受到中国地产市场问题之严重。北京六环路外的一套建筑面积100平米的房子市值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北京每户居民年均收入仅为6.5万元人民币。计算并不难,但结果却骇人听闻:北京的房价是家庭收入的16倍。伦敦一套房的平均售价为25万英镑(约合250万元人民币),家庭年均收入约为6万英镑,略低于房价的四分之一。英国北部一套100平米住房的绝对价值比中国许多中等城市的同样一套住房都要低。但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仅为英国人均收入的九分之一。
几大因素决定中国房价仍将继续上涨。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对住房的需求居高不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一边倒的人口流动造成城市化失衡,有限的房屋资源供不应求。政府曾宣布到2020年将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5平米,但即使最乐观的计算也告诉我们,这一目标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有可能实现。只要基本的居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对房屋的需求便会与房价一样始终维持在高位运转。
对房屋的需求也与中国人的心理有关。一套住房不仅是栖身之地,还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很多人不愿意租房。2008年中国私人住房自有率达到82%,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德国和美国的私人住房自有率分别为41%和69%。政府官员和利润驱使下的开发商也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主意。地方官员长期以来努力推高地价,加快农业用地使用权转让,以增加政府收入。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收入中至少有四成来自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私下交易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土地开发商购得的土地同比下降4.4%,但当年用于开发的土地却同比增加20%,这表明土地开发商为了获得最高利润囤积土地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中低收入群体住房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并未得到缓解。市场供应量据估计仅为总需求量的五分之一。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的投入与居民住房总投入的比例在过去十年间大幅下降,从1998年的高于13%跌到2008年的4.3%。这一比例在广东省仅为0.38%。政府不断申明低收入群体住房面积要低于80平米。但2008年市场出售居民住房的平均面积为92平米,远远超过低收入住房的面积要求。
富人的贪婪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社会现在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中国投资者对金钱的非理性追求在政府的默许下愈演愈烈:他们嫉妒心重,无比贪婪,投机性强。2007年中国股市泡沫破灭,崩盘,但这一教训并未在楼市投机者中引起足够重视。当“存银行吃利息”的传统理财方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时候,中国人开始瞄准楼市,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炒高了房价。楼市一旦崩盘,其严重后果远大于股市崩盘。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9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7%。房地产与建筑行业每年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10%。截至2008年年底,房地产行业为中国提供210万个就业岗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需要开发一个综合的商业化房屋租赁体系,改变传统思维,经济适用房不仅可以卖,还可以出租。为了规避腐败,中央政府必须在地方政府落实相关经济适用房项目时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我一直都支持根据房屋面积对不同的房产所有者采用累进税制。房屋面积小于80平米的房主无需缴纳房产税,同时还可以享受较低的首付优惠,但那些拥有豪宅的户主们则需根据各自的住房情况承担相应的税务及制约性房贷利率。但这些长效措施即使付诸实施,目前来看,恐怕为时已晚。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必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中国的发展前景。(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 姚树洁 Shuijie Yao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