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8日报道:在中国,当人们提起非洲的时候,总会想到美丽壮观的热带自然景观:一望无际的草原,繁茂葱郁的雨林,以及生长于斯的奇特动植物。但是,当我走在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非洲第二大城市拉各斯的街头上,吸引我眼球的是遍布各处的建筑工地、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巨大而繁荣的市场。这座大都市是一片充满着机遇的土地。
在尼日利亚,中国公司可以发现很多商机。尼日利亚有1.5亿人口,居非洲第一,市场潜力广大。近年来,尼日利亚经济蓬勃发展,GDP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超过5%。尼日利亚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在全世界位居第十,是世界第八大原油出口国。巨额的石油收益创造出了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富有阶层和正在上升的中产阶级。每年,仅到迪拜一地消费的尼日利亚人就超过一百万。
尼日利亚人的购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因为工业基础落后,在该国销售的大部分工业制成品依然要依赖进口。尼日利亚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努力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制造业。
从事制造业的成功范例之一,是华裔的董氏家族。董氏家族在1970年代移民尼日利亚,从销售搪瓷起家,而后转向制造业,其装修建材工厂在尼日利亚现在首屈一指。尼日利亚的制造业还有很多空白,中国公司可以去填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机会也很多。尼日利亚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其薄弱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挑战。断电是家常便饭,因此每个酒店、办公楼和富裕人家都自备发电机。快速的城市化令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以至于城市中,特别是拉格斯,交通拥堵严重,贫民窟遍布。
挑战创造机遇。现在,尼日利亚正在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拉格斯和首都阿布贾看上去就像两块大工地。为了更好的建设各项工程,尼日利亚政府鼓励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承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尼日利亚是中国公司应该去开拓的一块大市场。但是,中国公司要进入尼日利亚市场的话,需要注意这个国家的一些特殊国情。
投资者要想在尼日利亚取得商业成功,必须和政府建立畅通的关系。因为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履行政府合同的公司可能要忍受等待和拖延。如果政府变更,新政府甚至有可能取消原有的合同。因此,在尼日利亚投资的公司应该和各个政党和政治派别,包括执政的和在野的,都建立良好的关系。
投资者还要注意和部族领袖及社会组织建立良好关系。在尼日利亚,传统部族领袖和宗教领袖还拥有很大的权力。在一些地方,他们的影响力甚至比地方政府还大。因此,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投资顺利。同时,中国公司还应该学会和当地工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打交道。
如果中国公司想在尼日利亚取得成功的话,进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非简单地出口商品,是更明智的选择。现在,因为众多商人的激烈竞争,尼日利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市场几乎饱和。以前中国商人在尼日利亚随便卖点什么东西都能挣得盘满钵盈,现在,那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获取丰厚利润的是开办工厂、修建道路的公司。据尼日利亚的一位华人酋长、尼中商会会长胡介国介绍,这几年,在尼日利亚做贸易的中国商人很多无功而返,而投资实业的都取得了成功。
此外,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在尼日利亚成功的关键是本地化。事实证明,本地化程度越高的中国公司,往往是最成功的。例如,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自1980年代进入尼日利亚市场以来,不断地加强本地化,现在已经雇用了一万多名本地员工。现在中土公司在尼日利亚各地承建了56个工程项目,总合同金额高达100亿美元。
中国公司还必须要注意自己产品的质量。之前,中国的一些劣质产品进入尼日利亚市场,极大的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在尼日利亚,从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几乎每一个尼日利亚人和我聊天时都要抱怨中国产品的质量。中国公司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恢复中国产品的声誉,而不能把尼日利亚或者非洲其他国家当作低质产品的倾销地。同时,产品最好也能本地化,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习惯。
尼日利亚很多政界人士都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公司来尼投资。和西方公司相比,中国公司更加真诚地希望与尼日利亚共同发展,更积极地培训本地员工、转让生产技术。尼日利亚议员、前参议员副议长易卜拉辛·曼图指出,尼日利亚在独立之后的半个世纪时间里,几乎没有从西方那里获得任何先进技术的转让,而中国公司更乐意向尼提供技术转让。因此,尼日利亚开始更多的面向东方,寻找机会。
中国和尼日利亚的经济都处于发展的快车道。如果两个经济体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惠双赢,并为中非合作树立典范。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0-05/08/content_982511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马超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