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12日评论版文章: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深化行政改革,实现行政现代化。高质、有效、可靠的行政部门是构建公平、和谐社会的关键。随着中国财富的增长,公众期望从他们上交的税务和社会保险中得到更多,每一代人都希望比他们的上一代得到的多。
行政改革是改革政府管理的重要举措,即改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政府对带群众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干群关系。(目前在欧洲,包括首相在内,我们把公民看做客户和顾客)。任何改革的关键都在于人,有革新者,必然会有守旧者。在中国,改革的在关键在于公务人员。
中国公务员的媒体形象一向不佳(世界各国皆如此)。他们经常被视为养尊处优、握有特权、利欲熏心的一群人。诚然,滥用职权、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的官员在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就我个人经验以及事实来看,中国公共服务的运转以及在应对某些情况时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更不要说中国最近在灾难中的快速反应了。因此,我认为中国公务员的形象被严重丑化。
但是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一个社会希望公务员能有良好的表现,就必须奖励他们。目前,行政部门的工资水平仍然很低,这直接导致了“寻租”现象的滋生。
当前的待遇水平,是造成公务员和私营领域的人员难以互相流动的主要障碍,尤其当他们过了职业生涯的中期之后。因此,政府需要逐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同时还要使工资待遇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公务员自身的贡献相挂钩。以新加坡为例,所有公务员的工资,甚至是部长的工资,与私营领域的工资水平相同。
与此同时,政府要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北京市政府最近将公务员纳入公共医疗保险体系之内,公务员医保开始向企业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并轨,这一改革受到好评。
但是,工资待遇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应当更加专业化。20年前,英国政府就意识到光有通才是不够的,就进行了这方面的革新。通才在决策中很有帮助,但是在贯彻落实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政府部门必须配备一支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工程师、会计师、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必须改革与之配套的工资制度、用人机制、职业规划等。
让我以一例来说明中国和英国政府部门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正在迅速扩大以满足不断增多的老龄人口。社保所涉及的资金支出和老龄人口的数目都非常庞大。然而,能理解并处理这笔庞大资金的人寥寥无几,隶属于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精算部只有3名精算人才(专业技能精湛),各省的人保局就更少了,只有两个省设有精算部。而在英国,精算部门(更加成熟和完善的系统)有130人,其中55人为合格的特许精算师。
任何正式的组织确认的缺失,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也就是工作的轮换现象。岗位轮换是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环,这项制度一方面可以起到反贪作用,另一方面是公务人员晋升机制的一部分。但是岗位轮换制也有弊端,它削弱了公职人员对某一专业技能的长效学习与掌握。2个月之前,中欧社会保障改革合作项目对2007年和2008年参加过精算课程培训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结果,之前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只有一半参加了本次培训,而另一半人因岗位轮换去了新的部门,他们接受的培训也将慢慢被束之高阁。
培训是另一个改善政府工作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大多数的政府机构却不愿在培训方面进行投入。对于中国大多数的政府部门而言,完全缺乏整体的初中高级培训,并且缺乏培训意识。但对于中国普通人而言,他们更积极地投资培训。一个月后,有1万8千名中国学生参加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的考试。但是我怀疑,在主权财富基金和拥有自己的薪金标准的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外,很少人愿意加入管理巨资的行政部门或是地方政府部门。
目前,公务员在中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并极其稳定的职业,很多年轻毕业生想要加入公务员的队伍。但是政府部门必须摒弃一种观念——经过激烈的公务考试选拔出的人员可以转化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和高效的工作能力。相反,如果行政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培训支出、职业发展的差距继续拉大,那么政府部门所处的境地就会非常危险,政府就会成为游手好闲、贪污腐败的重灾区。政府需要向公众传输一种观念,那就是21世纪的中国需要有21世纪的行政部门,杰出的表现需要资金的投入与支持。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5/12/content_983791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中欧社会保障改革合作项目的国际咨询师 Grayson Clarke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