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5日社论:中国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应当遵循“物尽其用”这一经世良方。位于世博会城市最佳案例区的瑞典马尔默市展馆,就向我们清晰指明:都市生活同样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马尔默的城市回收系统中,该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96%可以得到重新利用,或作为燃料用于发电、或用于为农业提供天然肥料,而只有4%的垃圾会运往填埋场做填埋处理。在中国,大多数的城市垃圾仍然只能靠填埋来处理。光是首都北京,每年就要产生多达六百多万吨的垃圾,对于北京市来说,这些垃圾纯粹靠填埋是不可能全部处理掉的。
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之快,为近三十年来所罕见。在1979年,城市居民只占到北京市总人口的17.9%,而如今这一比重已经接近50%。城市化并不仅仅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用水、污水如何处理,交通拥堵,能源供应系统跟不上需要,对于各类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也十分突出。
要在短期内如此迅速地实现城市化,把这些问题先解决掉对于整个国家总体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坦率地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做得的确不够。撇去其他东西不谈,我们目前仍然还只是停留在“探索城市居民垃圾处理途径”的层面上。
没错,城市要实现对垃圾的高效再利用,确实急需大量的资金,而且要国内的城市现在就达到瑞典马尔默市废物循环利用的水平也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要尽可能地早动手、早努力。
这并不只是钱的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者与决策者应当铭记于心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6/05/content_993962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社论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