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6日评论版文章:G20峰会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没人能确切地预测它什么时候结束。它自称“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但它在诸如机构组成、合法性以及议程等重要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在去年的匹兹堡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然而这一愿望至今也没有变成现实。今年6月底G20多伦多峰会开幕前,G8峰会照常举行,地点也是多伦多。
今年11月,G20峰会将在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二十国集团峰会自召开以来首次在亚洲举行会议。同时,这也为亚洲各国提高自身代表性和发言权提供了机会。G20首尔峰会上将会提出国际金融监管标准规范,亚洲各国应当协同一致,为争取共同利益而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G20峰会上,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代表了亚太地区。除了寻求同美国和欧盟达成双边协定、加强双边对话,二十国集团中的各亚洲成员国应如何加强在该集团中的参与,联合扩大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力?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又应如何扩大自己在二十国集团中的话语权?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首先,亚洲各国应承认东盟在区域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并努力使东盟代表在二十国集团中的成员地位正式化。在当前二十国集团邀请区域性组织代表参加G20峰会的机制下,东盟主席和秘书长出席了在伦敦、匹兹堡以及多伦多举行的G20峰会。今年4月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东盟峰会通过了《东盟峰会主席声明》。声明中说,“东盟坚信,今后,通过东盟主席和秘书长对G20峰会的不断参与,东盟定能为二十国集团的协商作出贡献。”但仅有这些还不够。为使东盟代表在G20峰会中的参与权更加正规有序,亚洲各国必须付出巨大的外交努力。
其次,为协调各国政策,促进各国达成共识,在G20峰会召开前,亚太各国应组织召开扩大型的“东盟+3”会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包括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和东盟监督进程在内的一系列协调各国政策的论坛得以建立。其中最为广泛、获得最多技术支援的是东盟+3经济评估和政策对话(ERPD),它聚集了来自13个国家的财长和代表(13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日、韩)。
监测金融部门漏洞的体系和银行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系统也相继建立。新加坡最近宣布,将于2011年5月前建成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院,以支持东盟+3经济评估和政策对话。
随着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同其它国家往来的日益密切,东盟+3也应当邀请这些国家参与其政策协调会议。在G20峰会前举行扩大型的东盟+3会议,能使东盟代表在G20峰会上提出更为有力、更具建设性的议题。
第三,亚洲各国应通过支持并加入在新加坡召集的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3G),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交流看法。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由24个中小型国家组成(其中包括亚太地区的文莱、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六国),其目的在于在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就各国的协调与合作开展建设性对话。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其提交联合国的文件中提出了若干重要建议,如在G20峰会召开前,二十国集团应尽可能地与非成员国进行广泛的磋商。
联合国秘书长应在二十国集团发展进程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建议,二十国集团应使自身呈现出“可变几何”的形态,以确保非成员国能够参加二十国集团的部长级会议和其它会议,非成员国的高级官员和特定问题的专家能够参加二十国集团的各个工作组。此外,二十国集团还应继续邀请知名的区域性组织参加G20峰会。
二十国集团为亚洲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向世界展示其国际货币、金融结构以及其它方面改革的成果。现在是亚洲各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而G20首尔峰会的到来,恰恰为亚洲各国采取上述行动提供了良机。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06/content_1006803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 亚洲发展银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高级主任 Pradumna B. Rana 编译 赵欣莹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