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格鲁吉亚老妪喜迎130岁生日 60岁曾自然产子|难捱经济危机 英国480年五金老店将关张|印度未婚女子飞机上分娩 试图将婴儿冲下马桶|
打开“神秘”的政治之窗
2010-07-09 06:53:45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9日评论版头条:世界各地的人几乎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这个党在近30年来依靠它的众多党员和遍及城乡的各级组织,领导着一个东方大国的亿万公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也使得国际社会(包括众多媒体)对这个执政达60多年的政党充滿了兴趣和好奇。

不过,造成兴趣与好奇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它在外界看来的某种“神秘性”。记得有一次乘机从北京飞往澳洲,在机上邻座的一个在中国工作了好几年的新西兰人就曾对我说过,他在中国感到最有趣也是最神秘的事情,就是在中国正式出版的电话黄页上,找不到在中国有极大权威的各级党委的电话号码。当然也就更不可能知道,设在北京的中共中央的各个部门的具体办公地址和官员的联系方式了。他为此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这个在许多外国人眼里的神秘的政治之窗终于敞开了。几天前,中共中央11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并且公布了工作机构的电话,的确给了外界一个惊喜。这表明中共中央各部门已经逐渐从幕后走向幕前,彰显出中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决心和自信。

事实上,增加执政党在运用权力上的透明度,是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中共“十七”大后一直在制度建设方面努力的目标。

早在中国改革之父——邓小平健在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要尽快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目标性任务。这个目标性任务的中心内容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和不断扩大党内外民主,并且在党内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遏制党内腐败势力的滋生与蔓延。而要做到这一点,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党务公开,同时也把执政党权力运行的制度和规则用更加透明的方式公诸于世人面前。

无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还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及今天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都非常清楚,这个目标性任务是与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分不开的。它所关联的并不仅仅是某个政党自身的问题,而直接涉及到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去年,中共中央在做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多数外媒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决定”的党内意义上,而对决定中提到的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却有所忽略。也许,正是这种忽略,才使这次中共中央11部门新闻发言人的集体亮相,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次中共中央首脑部门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的见面,使人们有理由对它产生的扩散效应以及中国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进一步的期待。这些扩散效应和公众期待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对于推动中央以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会起到借鉴与效仿的作用。

其二,它有利于营造执政党党内的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良好环境;也有利于保障它的近8000万成员的党内民主权力,能够鼓励和保证他们说真话、讲心里话。

其三,它有利于中共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当今日益发达的媒体,实现了解社情民意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双向互动。

其四是有利于揭露和清除仍然严重存在的腐败现像。特别是那种为公众痛恨的经济上的权钱交易和人事上的裙带风。

其五则是对推动中国的政治透明(这其实也是政改内容)有着不言而喻的正面作用。

此番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浮出水面,意味着中共决策层彻底摒弃了那种以为“沉默是金”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而是把在信息时代是否主动掌握话语权视为衡量自身执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尺。

当然,发言人制度的出台与真正运用好这一制度,还有着相当的空间。娴熟地运用好这一制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某些党政官员在一些场合每每表现的那种“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居高临下的老爷作风,必须彻底纠改。那种把与新闻记者的见面会仅仅视为通报会、发布会的走过场,也应从此杜绝。人们真正期待的,是在“神秘”的政治之窗敞开后,能够吹来一阵清明清爽的民主之风!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09/content_10084858.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秦晓鹰  编辑  裴培 )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英女子患怪病性欲难控
多娜有时一觉睡到18小时,醒来后整天就想做爱,一天至少要做爱10次,她的男友都离她而去。 >> 详细

论坛
中外史上十大禁书
它们是世界上争议最大、遭禁最久的十部作品,写得真实而肮脏。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