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28日评论部文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东西方应当各自调整经济机构,以继续推动经济发展。
在讨论中国应当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就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新秩序概念达成一致。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好的行为方式是平衡与妥协。反之,过犹就会不及。
因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平衡储蓄与开支。我经常取笑美国朋友说:“你们美国人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而我们中国人是今天攒钱,明天享福。这就是你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故而,我认为应当平衡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东方人应当减少储蓄增加支出,与之相反,西方人应当增加储蓄减少开支。 如此,国际社会就能达到一种整体的平衡。
第二,应当平衡国内需求与对外出口。东方国家应当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
经济模式的转变必然伴随阵痛,但是对于提升国民的整体购买力却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经济转型,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提升员工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同时,要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以提升国民的购买力。
有种说法认为,只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就可以提升国民的购买力。其实不然,中国的进口货物中,消费品比例不足20%。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只会对国际购买力有所影响。而中国要提高的是国内购买力,而非国际购买力。
第三,需要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其一方面可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可能会沦为投机工具。
因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体。鉴于此,我们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当避免衍生品市场的过度投机。同时,国际社会应当一同努力,防止过度投机。
第四,应当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主要依靠有形的资源,而虚拟经济主要依靠信贷体系能无形资源。
我们需要平衡二者的关系,不仅仅是通过高的利息率或回报率。虽然高利息率可以十分有效的帮助你吸纳资金,进而投资获利。但是,高利息与高风险并存,如果回报率高于利息率固然可喜,但是一旦低于利息率,就会陷入麻烦之中。
对于后一种情况,你就会遇到流动性问题,无力偿还贷款。中央银行在实行货币政策之时,不能仅仅将调节通货膨胀作为唯一的目标。因为像如股市、楼市等虚拟经济会吸纳大量的流动资金。
在楼市和股市繁荣之时,会出现低通胀的假象,美国2002—2006年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形势一旦发生变化,股市与楼市的流动资金向更大范围的经济释放,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胀问题。因此,在讨论虚拟经济之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最后,需要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长远利益而言,应对气候变化远比复苏经济重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我们可以取得一箭三雕的效果。
其一,新能源可以减少目前不断加大的石油需求的压力;其二,可以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纤维和半纤维提取生物能,减少对玉米和甘蔗的利用。新能源必将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重中之重。
中国眼下正在制定长期的新能源利用计划。 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7亿千瓦, 而其中70%来自火力发电。到2020年,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4亿千瓦,届时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将会减少到总体的5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加快水能、核能、风能以及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发展。目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仅为1000万千瓦,而到2020年,将增加到6000万千瓦。同时,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将会达到1亿千瓦。
同样,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有长远的规划。到2010年底,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将减少20%。到2020年,中国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碳浓度减少40%到45%。
以上的举措证明,中国正在努力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中国这样一条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于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至关重要。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7/28/content_1105857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