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3日纽约报道:加拿大IMAX影视格式设备公司目前正通过多方合作伙伴加速中国市场拓展。根据其制定的宏伟蓝图,IMAX计划至2014年将中国境内IMAX影院数量增加到最低65家,最高250家至300家。
而具体的发展战略远非仅仅销售大屏幕。
“在美国,我们与索尼(Sony)以及探索频道(Discovery)合作,刚刚创办了一个3D有线电视频道。假以时日,我们也会在中国寻找不同的发展途径,如消费电子产品和3D就极有可能。”IMAX公司CEO理查德·格尔福特(Richard Gelfond)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专访中表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展,但在计划在近年内着手进行。”
尽管目前一切尚在筹划,但毋庸置疑的是,IMAX在中国的业务已然步入正轨,并持续高速发展。这在五年前是绝对无法奢望的——那时他们的计划仅仅是在中国卖出90面IMAX大屏幕。
“中国、俄罗斯以及日本市场现在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增长点,” 理查德·格尔福特(Richard Gelfond)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专访中说道,“中国市场诱人之处在于,其具有许多新式的多用途综合影音基础设施,我们很容易就能将IMAX影院融入其中。”
除此之外,格尔福特还表示,近几年中国影院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中产阶级数量的提升,都为IMAX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提供了动力。
2010年7月21日,IMAX公司与中国国内顶级放映商广州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新合约,计划在中国新建八家IMAX影院。在此合约之前,金逸影视投资集团已经和IMAX签署了四家IMAX影院的开发合同。这12家IMAX影院中,第一批计划于2010年12月完成,五家在2011年完成,四家于2013年完成,2013年与2014年再各完成一家。
仅仅在今年,这已经是IMAX公司与中国商家签署的第四份合作协议。
在此一周前,IMAX加拿大总公司与私营电影放映公司卢米埃影城签订协议,安装三套数字IMAX影视系统。第一套系统于2010年12月底在重庆开放使用,第二套在2011年8月安装于广州城区。第三套系统的安装地点目前待定,但安装工作将于2012完成。
就在今年年初,IMAX公司加强与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在泉州、武汉和大连三地增加了三家影院。这保证了在2012年底,万达公司需要14面IMAX大屏幕。2010年7月,IMAX宣布了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计划制作三部IMAX格式的电影。
“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就是通过与中国国内大型的放映商、传媒集团以及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继续拓展IMAX影院的网络,”格尔福特说。
“我们计划在近年内,将中国市场的网络扩大一倍。而自年初到现在,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签订了大量的订单。我们将会借此迎接巨大的网络拓展——在2010年、2011年,甚至更远的未来。”
据格尔福特所言,IMAX公司的战略在于通过建立更多的IMAX影院占领一线城市市场,并将“携带版IMAX”(“portable IMAX”)引入没有相应基础放映设施的二线城市。
“携带版的IMAX影院,” 格尔福特解释说,就像网球运动员的运动水袋,可以迅速吹大,也可以很轻松的压缩起来。有了这项技术,IMAX就可以克服一些城市IMAX设施短缺的情况,并从此扩大IMAX格式的覆盖面。
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0年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售出103套影院系统,而在2009年仅仅售出35套。据估计,IMAX公司已经在42个国家内建设了超过350个IMAX影院,其中百分之六十位于北美。而据统计,在中国,目前只有12家商业化的IMAX影院。
除了在中国增加IMAX屏幕的数量,加拿大总公司正在“尝试将中国主流电影数字化转录为IMAX格式的业务。”IMAX的CEO补充说:“中国市场是我们制作本土电影的第一个地点。”
《唐山大地震》,作为IMAX和华谊公司的第一次合作,目前正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公映,其放映的版本正是被数字化转录为IMAX格式。格尔福特说,电影上映初期票房便十分可观,双方将很快公布接下来的合作计划。
但格尔福特同时表示,除了与华谊公司的合作,IMAX正在与其他制作商“磋商”,尝试“以IMAX格式公映本土电影”的业务。这一类的其他业务将在本年中陆续公布。
IMAX公司新近发布了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其盈利由去年的40400000美元上涨到今年55600000美元,上升了38%。除了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IMAX在俄罗斯市场的未来也十分明朗——仅仅在本周内就签署了多达14家影院的合约。在日本,IMAX也是商机无限,尽管仅仅在去年才建成了第一家商业化IMAX影院。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0-08/03/content_1108488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吴翀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