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8日报道:2010年上半年,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两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其一是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二是上半年中国大幅度增持日本国债,中国从日本的债务国一跃成为日本的债权国。而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8月底又将在中国举行,双方将就经济复苏对策、全球范围及区域合作、加强双边互惠双赢合作等问题开展对话,这对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972年仅为10亿美元,而2008年达到2667.9亿美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降为2288.5亿美元,降幅为14.2%。2010年1-6月中日贸易强势恢复,高达13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估计全年将恢复到2008年水平。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至今经历了三次高峰期,现处于回落期。截至2009年年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项目数为42401个,实际到位金额为694.8亿美元。2010年1-6月,日本对华投资额为21.5亿美元,保持微弱增长。近年来,中国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对日直接投资的步伐。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6.7亿美元(不含金融类)。现在中国对日投资数量还比较小,特别是与日本对华投资相差甚巨,但毕竟改变了过去日本对华单向投资的局面。
目前,日本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继2007年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后,2009年中国大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也就是说,中国已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和政府资金合作伙伴。统计显示,双边贸易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华日资企业大部分都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过长期的经济合作与磨合,中日两国业已形成和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构筑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在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对日本的依存度大一些,而此后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越来越大。仅从双边贸易来看,1996-2009年期间,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1%降至10%,而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从8.2%上升至20.5%;对华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从5.3%上升到18.9%。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强有力地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三十多年来,中日经济关系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即使在中日政治关系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关系仍然保持正常发展,即出现了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近年来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双边贸易长期处于“高位徘徊”状态,近几年中日贸易的平均增长率为12%左右,并不算低,但仅为中国外贸平均增长率的一半左右;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度下降,至今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恢复;虽然中日双边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全球范围,特别是东亚区域合作中的双边协调却进展缓慢,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中日之间的FTA/EPA尚未提到议事日程。日本至今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另外,日本目前的商务环境和市场的封闭性并不利于中国企业对日投资。中国企业在对日开展投资、贸易等商务合作过程中,还面临着签证手续复杂、税务检查频繁等实际问题。这些应当引起中日双方的高度重视。
展望未来的中日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中国经济总量虽然超过日本,但中国的人均GDP仅仅是日本的1/10,中日之间的互补性仍然很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既有助于中国推行外储多元化,又可为日本经济提供支持,对中日两国来说是双赢的。中日两国以及国际社会都应以平常心看待这种变化。
后危机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困扰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强势恢复。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扎扎实实地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和双边投资,尽快设立中日政府共同出资的“中日节能环保基金”,构筑中日能源环境共同体,为中日经济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东亚共同体的构筑打基础。期待本月底召开的中日第三次高层经济对话,能够把中日经贸合作推向新的高潮。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0-08/28/content_1121874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张季风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