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4日社论:四川大学讲师查常平在2004年获得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后,为了能评上教授,曾两次参加计算机职业应用技能考试。
但他两次都没及格。所以他尽管已经出版了4本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但他仍然只是一名讲师。
官方对于职称评选资格有着看似合理的要求,大多数人也不觉得难以企及——所有学科申请晋升为教授的人都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对外交流与学习,同时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诚然,在扩大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确实能起到巨大作用。
不过希腊语这种能吓退常人的偏门小语种却难不倒查常平。他也确实会使用电脑。不过职称资格考试考到的一些“高精尖”电脑操作技术,却与他日常的哲学研究毫不相关。
查常平倍感气馁,而且不只是他一个人受制于此。
我们很多人在评职称时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我们要么幸运过关,要么继续努力——苦水只能咽回到肚子里去。
许多人赞成降低职称评定中计算机考试的通过门槛。这样确实能够免去很多麻烦事。不过,对于宗教学这门学科来说,是否需要选择计算机技能作为准入门槛呢?对此,我们应当提出严肃的质疑。一位学者的专业素养,应当通过其学术成果来评判衡量,而非看他治学所使用的工具——哪怕是钢笔、纸或者电脑。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9/14/content_1129793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社论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