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7日报道:作为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自行车骑行者之一,闫冰每天早上都要把他的“车”推进位于市中心的西城区政府办公大楼外的停车场。
即使他同事大部分都开车或乘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位27岁的西城区政府公务员从初中起就一直坚持骑车到现在。然而,他的内心每天都在挣扎,要不要继续骑车与北京的交通环境作斗争。
尽管全国的城市都在努力让更多的人重新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但是像闫冰这样的自行车的拥趸者却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城市规划者和机动车驾驶者的忽视,他们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
在被问到为什么坚持骑车时,闫冰告诉记者:“骑车可以避免堵车,更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问题是交通秩序不好。除此之外,电动车也多,而且有些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也会串到自行车道上,甚至停到路边占了自行车道,这很危险。”
如果追溯到1986年,那时自行车的出行比例高达63%,然而现在这一数据跌倒了18%,以此同时,截止至2010年5月份,北京的机动车却从1978年的77000辆跃升到了430万辆。
最近北京市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自行车出行环境满意度最差,不满意率达到39.8%。很多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放弃了骑自行车。
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发生了3332起自行车交通事故,造成712人死亡,3114人受伤。
原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长安大学段里仁教授介绍,骑自行车的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自行车人的权利受到了挤压。
自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越来越越多人购买汽车,道路上逐渐挤满了机动车,自行车道开始被机动车侵占,在城市规划中,机动车的行驶权利得到了更多的青睐。
不幸的是,对于骑车的人来说,为了给机动车腾出更多的空间,一些较宽的自行车道被划出了一部分成为了机动车道,有些甚至被直接改成了自行车道。
为了缓解交通堵塞,2003年,广州的一些自行车道被挪到了旁边的人行道上,挪动后自行车道的宽度被缩小到了1米左右。
甚至,在规划建设一些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时,规划者根本就没有设自行车道。闫冰告诉记者,当遇到一些快速道和高架桥时,他就必须绕路骑行。
在武汉,七座跨江大桥中,只有一座大桥允许自行车通行。
同样,在南京在已通车的三座跨江大桥中,有两座都是不允许自行车上路的,有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考虑到了骑车人的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交通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在交通建设方面,政府应该改变以往为机动车出谋划策多,而对行人和自行车没有足够的考虑。
根据北京市的计划,北京将利用二环以内的胡同,CBD地区和新建的居住区建成一个自行车专用道网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介绍,我们正在制定一个计划,要打通被公交线路和其他路割断的自行车道。
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例如纽约和洛杉矶,它们也在建更多的自行车道。而在英国的伦敦,首批的两条1.5米宽的自行车高速路也在当地时间2010年7月19日开放,这两条高速路都被涂上了明亮的蓝色作为标识。这两条自行车高速路成为了英国“自行车革命”工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吴洪洋说:“我们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把自行车道涂上不同的颜色。”
在国内,城市也开始采取其他措施来保护自行车道,例如在北京雍和宫地铁站口位于立交桥下的一条自行车道,有一段就被栏杆给保护起来,防止机动车串入。
然而,自行车的停放点却依旧不足,这增加了自行车被盗的风险。根据赵杰所长介绍,虽然一些旧商场、大型场所、写字楼、地铁和公交站点都有自行车停靠的地方,但是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自行车停靠需求依然被忽视了。
这使人们被迫把自行车停靠在没有人看管的路边或者在隔离带上,造成自行车很容易被盗。
据公安部的统计,2007年全国共接报有200多万辆自行车被盗。北京的交通部门表示将建更多的自行车存放处,以更好的让自行车完成与地铁、公交站点的交接。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表示,公共交通不能实现门对门的对接,而自行车却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出行。
中国曾经被誉为“自行车王国”,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许多人放弃了骑自行车而选择了汽车出行。
段里仁教授介绍,在1986年,那时候自行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然而在所有骑车人中,40%的人的骑行时间超过了45分钟。可是自行车的有效交通距离是骑行半小时以内,当时这部分人是因为没有小汽车,而其当时的公交又不发达,所以他们选择了骑车出行。所以当他们能够买得起小汽车的时候,他们就自然而然的放弃了骑车。
例如,当第一辆桑塔纳轿车于1983年在上海组装成功时,其售价20多万元,而当时的北京城市居民每月的可支配收入大概只有49元;现在其售价不到10万元,而2009年北京城市居民每月的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2228元。
雍和宫的一个租车点的管理员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变懒了,人们更愿意选择电动车或汽车出行。”
2008年,吴洪洋领导的一个团队对全国39个中心城市做了一个调查,平均的自行车出行比终仍然占到了30%左右。
为了提高自行车的出行比例,自行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提倡,同时也让人们更多的意识到骑车出行不仅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个人的健康。
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起的第三届“无车日”活动将在今年的9月22日举行,该活动也得到了全国112个城市的响应。
目前北京小汽车出行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比重超过40%,这一部分需求本可以通过自行车解决。
而根据住建部首席经济师李秉仁介绍,自行车平均骑行速度可以达到14公里/小时,因此对于中短途出行,骑车便成为了更加高效和绿色的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散居在郊区和星城,鼓励自行车出行便成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减少碳排放的主用措施。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城市都在推动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有利于自行出行的环境,力争把自己建成一个自行车友好型的城市。然而自行车租赁行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北京自行车租赁公司贝科蓝图的经理白秀英介绍,过去他们的利润太低,无法维持正常经营。该公司在2008年时,拥有将近200个网点和8000多辆车,然而如今只剩下了12个租赁点。
然而根据《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将设立三个试点地区推动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的发展,在这些试点地区,每500米将设一个租赁点,到2012年,使北京的租赁点增加到1000个,有20000辆自行车供出租。
北京市将加快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发展,为此贝科蓝图的经理白秀英表示,公司对未来很有信心,因此我们也追加了1000万元的投资。
杭州,作为首个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城市,已经建成了2000个租赁点拥有50000辆自行车,任何一人,只要年龄在16岁以上70岁以下,会骑车,都能够从任何一个租赁点租车,如果在一个小时以内把车换到任何一个租赁点,都将享受免费骑行的服务。
在杭州市区,每天每300米就会有个一租赁点,现在平均每天总共有25万人次租公共自行车出行。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09/17/content_1131551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高启辉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