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美最老法官103岁 带氧气瓶上班|量子计算机10年内面世|德外长与同性爱人牵手7年喜结连理|
发达经济体要为下一次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2010-09-17 10:19:00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7日言论版头条:法国前总理、知名经济学家雷蒙·巴尔(Raymond Barre)曾对我说:“我们对经济学的见解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经济发展有周期性,但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周期什么时候开始,要持续多久,最后又为什么结束。”现代经济学中令人遗憾的一点是,我们目前仍然不清楚怎样规避经济衰退和失业。这是我经历的第五次衰退。这次衰退的一些影响属于预料范围内,但有些以前从未出现过。

不管怎样,衰退总是带来高昂的代价。欧洲央行估计,大西洋两岸的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抵押和处理不良资产总共耗费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7%,价值7.2万亿美元。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1%,欧盟超过6%。二十国集团组织成员国今年的债务将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6%。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恐怕没有了。

市场只认“大钱”,就像打扑克时,只有那些出手阔绰,不计损失的大玩家才能引起大家注意。衰退在美国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自1854年以来,总共发生了32次。从全球来看,最近四次衰退分别发生在1981年7月,1990年7月,2001年3月和2007年12月。以此推算,下一次衰退将发生在9到10年后。

值得怀疑的是,在下次衰退到来前,许多政府是否会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公共财政,以应对再一次“大衰退”。此外,国家真正的债务远比媒体报道的多。美国国家公共债务超过12万亿美元。如果把地方债务算进去,再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需要的钱,美国总债务将超过105万亿美元。对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真正债务是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到5倍。

我们一起走入危机,但我们摆脱衰退的时间却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制造了各个经济体的共时性:各国大约在相同的时间陷入衰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各国走出衰退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是以不同的速度逃离衰退“黑洞”的。欧洲的恢复速度较为平缓,目前经济增长率为0.5%。美国恢复要快很多,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2%,巴西和俄罗斯甚至可以达到6%。而一些亚洲经济体则可超过8%。

即使在同一地区内,各国经济恢复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欧洲,德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远远超过其他欧洲经济体。那些经常性项目账户长期保持顺差的国家往往恢复较快,规律涌入的外国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一次衰退过后首先要恢复的是就业市场。美国失业率目前依然维持在9.5%,欧洲9%。年轻人失业问题尤其严重:美国为18%, 欧洲为20%,西班牙更是达到骇人的42%。 就业市场恢复大约需要一年。只有当公司认为经济复苏真的要开始了,才会招人。以往经验表明,即使那些在经济衰退中经营尚佳的公司依然会裁人,或者依靠兼职雇员提升生产效率。随之产生的便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续影响。

首先,“反向效应”(boomerang effect)已经被打破。多年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生存都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成本。两个地区都有经常项目及预算赤字,但却没有承担相应的后果。新兴经济体积累的货币总会重新流回到发达国家,购买美国或欧洲政府的债券或这些国家的地产。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往往缺少政治稳定性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发达国家已经将其公共债务提高到极为危险的水平。今天,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多数由新兴经济体持有。中国分别购买了8770亿美元及5200亿欧元的美国及欧洲国家国债,但这些钱现在被发达国家“挪作他用”了。

显然,这些资本的用途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新兴经济体积累资金的速度极快,目前总共聚集了超过9万亿美元,中国一国的外汇储备就达2.5万亿美元。这些主权资金已经演变为这些国家新型全球投资银行的资本基础,总规模大约为3.8万亿美元。这么一大笔钱吸引了很多负债政府的注意,例如希腊,还有很多私人公司的兴趣。

一段时间以来,新兴经济体的确对投资发达国家或购买西方公司表现出一定兴趣。但现在它们有了新选择。目前已经出现了“南南合作”的国家组织。墨西哥城和莫斯科连线之南的落后国家开始走上经济发展之路。尽管国情不同,但这些国家的优势确实显著的,中产阶级逐渐壮大,原材料资源储备丰富,本国技术和资金供给旺盛。在银行业和工业领域,这些新兴经济体培育出大量全球品牌。

中国的海尔集团十几年前还默默无闻,但最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在这些国家,许多公司都能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在中国,最大的22家企业中有21家是国有企业。这些经济体还为那些已经摆脱赤贫,但还未达到中产的贫困阶层发展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小额信贷、手机交易、廉价汽车和计算机都是其中成功的案例。

总之,发达经济体、公司和各国政府都应当做好准备,认真应对必将到来的下一次衰退。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习惯于国家及外债资助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质量或许会在下一次衰退中有所下降。如果那些新兴经济体不再愿意借钱给发达国家,那么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发达经济体从未像现在这样脆弱不堪。这些国家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坚实的经济模式,或许它们应该重新探讨节俭持家的含义。(作者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教授 斯蒂芬尼·格拉里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新版最怪异吉尼斯世界纪录
英国媒体发布了将被收入2011年新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一些最怪异和惊人的世界纪录。 >> 详细

论坛
阿富汗“男宠”的悲惨生活
在阿富汗,玩弄“男宠”甚至成了权贵们地位的象征。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