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浙江周刊》9月28日报道:跟许多大城市一样,上下班高峰期的杭州总是显得格外的忙碌而拥挤。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在路上排起长龙,而在这个时候打上一辆出租车更是难上加难。
29岁的宋华是一位3D绘画工程师。平时他很少打车,在他看来,在杭州公共交通是最可靠的交通工具。但今天是个例外,因为他要赶去会见一个很重要的客户,而这时候,他已经迟了。时间滴答滴答地过去,不绝于耳的喇叭鸣笛声和蜗行的车流更让他烦躁不安。
虽然杭州路面上的出租车数量已接近一万辆,空驶率也仅为30%,但一直以来,杭州的打车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但是最近由盖洛普咨询公司和上海复旦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让许多人都很吃惊。杭州超越了上海和北京,成为接受调查的30多个中国大中城市中,城市便捷程度最高的地方。
此次调查在今年四月份正式开始,八月底结束,旨在研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由于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在中国以及海外的外籍人士,组委会便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向近八千名外籍人士收集意见。
此次调查针对30多个城市共列出了12个指标,包括城市向往度、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市民素质、治安状况、便捷程度、城市个性、诚信程度、政府效率、投资价值、发展潜力和国际化程度。
盖洛普中国的首席分析师吴涛向《中国日报浙江周刊》记者表示,为保证调查的样本量有效,每个城市有至少200名外籍人士接受了问卷调查。
尽管调查显示,上海在外籍人士中的形象最佳,但杭州却意外地在城市便捷程度这项指标中折桂。其便捷程度总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进出城市是否方便(往来其他城市或国家的便捷程度)、市内交通是否便捷(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程度)、生活资料取得是否便捷(生活和购物的便捷程度)。
杭州的市政规划设计师们对于超越上海也感到非常意外,毕竟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非常完善的高速公路和地铁交通网,也拥有各式各样高端商场,两个现代化的机场更使往来上海变得更加便捷。
作为《2008-2012杭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主要设计人员,工程师王峰告诉《中国日报浙江周刊》记者他非常高兴看到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但王峰同时也表示,杭州的交通非常复杂,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机动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太快了,要跟公众的预期保持同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王峰仍谦虚地表示,“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随着杭州日益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和旅游中心,王峰和他的工作团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去创造出一个交通模式来最大程度地承担日益增长的路面交通压力。
在王峰看来,跟许多正在快速发展的内地城市一样,杭州的交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激增的私家车所造成的。而努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最好的解决路面交通压力的办法。其中快速公交系统因其享有独立车道和较少的停靠站而更能彰显其便捷性。王峰表示,市政规划的目标,就是到2012年,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可以由现在的25%增长到40%。
杭州是继北京之后在中国第二个引进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2006年4月投入正式运营的杭州快速公交1号线是中国最长的一条快速公交线路,它连接了下沙高教园区和黄龙汽车站,共计28公里。之前90分钟的车程,乘坐快速公交,现在仅需50分钟就可抵达目的地。发展至今,杭州已有3条快速公交线路,连接了几个重要的地标如萧山国际机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杭州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但由于快速公交车道在杭州仍不足够,堵车也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自行车的便捷性便凸显出来。
2008年,杭州在中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至今,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已从最初的61个发展到现在的2000个,自行车数量也从2800辆激增到5万多辆。在市中心区域,每隔约300米就有一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70%以上的服务点提供24小时服务。
对于宋华来说,公共自行车如今已经成为了他上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从我家到办公室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中途换乘太麻烦,走路又太费时,所以骑车去最近的公交站点实在是再方便不过了,”宋华告诉《中国日报浙江周刊》。
按照杭州市交通局的规定,16至70周岁之间、具有熟练自行车骑行能力的杭州市民可凭杭州公交IC卡在租车服务点办理租车或还车。外地游客也可在固定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点,凭本人身份证等证件,缴纳300元现金作为租车信用保证金办理租车。在随意一个服务点租出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到任何一个服务点归还。
而杭州公交集团总经理黄志耀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期望还不止于此。他希望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能成为继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之后的第五大城市交通系统,市民的私家自行车也会慢慢被公共自行车替代,市民逛街、上班都会习惯性地骑公共自行车。(中国日报记者 施婧 编辑 马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