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6日报道:第一台重庆制造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在1月26日下线了。在闪亮的橘色金属外壳上分别印着的是这座西南部城市重庆和美国公司惠普的标志。
这台电脑仅仅是惠普宏大计划的一个开始。重庆的相关资料显示,惠普计划在2012年实现在全球年产6500万台笔记本的目标,其中的2400台都将在重庆生产。在此之前惠普笔记本电脑的中国生产基地是在上海,而它现在决定将其部分的生产功能转移到山城重庆。
惠普的西移并不是一个特例。惠普所在的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内,还聚集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这三家电子产品生产巨头。
近几年有很多沿海的企业将其部分生产功能或厂区转移到西部内陆地区。2005年开始建立的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在2008年底之前所得到的从沿海城市转移来的投资大约有10亿美元,而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新增的这部分投资已达30亿美元。
朱江,西永微电子园区的副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制造业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有赖于当时廉价的劳动力和国家优惠的保税政策。“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和能源价格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察觉到了继续在东部生存的困难,而对有些企业而言西迁成为了必然,”朱江说。
37平方公里的西永微电子园区配备着目前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园区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繁忙的车流,装修中油漆的气味和建筑时所发出来的声响预示着重庆西部这块土地的即将到来的繁荣。重庆政府计划将这块土地打造成中国西部的硅谷,到2015年可以实现年产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进出口额达800亿美元的目标。
但是目前将工厂西迁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尤其是在产业链方面。
“过渡时期是最难过的,”英业达重庆的经理简锦焰说。在11月底即将投产的英业达重庆公司计划在年底前生产50万台笔记本电脑。
“但是现在在重庆生产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成本比在我们江苏基地生产贵4美金,因为百分之九十五的原材料都需要从东部运过来,”他说。
重庆政府虽然已宣布它将在2015年使IT产业在重庆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但这个雄伟的目标仍不能改变这座以汽摩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在IT业相对薄弱的基础。赛迪顾问,总部在北京的咨询公司,指出IT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供应链都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而英业达希望能改变这个现状,争取在明年年底之前实现百分之七十的原材料本地化。这个台湾公司目前实施的策略是优先将订单给在重庆设厂的供应商。
“一个麻烦的问题是,只有配套非常完整的供应链才能吸引大的生产厂家,如惠普这样的过来,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生产厂家的吸引,供应商也不会愿意过来。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简锦焰说。
但是据胡小鹏,赛迪顾问算机产业研究中心的副总经理的预测,随着东部劳动力成本的增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西迁,供应链再过2-3年就可以发展成熟。
重庆目前仍然使用的是2008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从560元到680元不等。而在今年5月广东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从920元到1030元不等。西部还有东南沿海所不能匹敌的人力资源优势。重庆所能辐射到的六省共有3亿人口,是中国大多数农民工的故乡。而且在西部运营一个工厂的成本也相对便宜。重庆的工业用电大约在0.55元每千瓦时而在深圳,这个价格大约是0.88元。
中央政府针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企业还有降低税收比例的优惠政策。
除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之外,IDC的研究报告指出,企业的西迁更着眼在长远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每三台电脑就有一台是中国制造,其中内销的电脑在2009年占到了27.6%,而这个数据在2008年是20.4%。
王吉鹏,IDC中国个人系统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指出中国下一个电脑消费市场将在西部崛起。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西部笔记本电脑消费的年增长率将在2014年达到21%。
戴尔电脑在今年9月份宣布将在成都开设另一个及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旗舰中心,这是戴尔在厦门旗舰中心后的第二家。
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答复的28%的国际公司表明在考虑在西部设厂,这一数据在前一年是17%。
Brenda Foster,美商会上海分会的主席,说:“我们观察到了很多企业西迁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造成的。”
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二三线城市不断提升的购买力,她说。
袁钢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指出重庆,成都,西安这些城市非常适合发展高新产业,因为附加值高的产品更容易空运。
“从空运的成本和时间来说,西部城市与东南沿海并没有什么区别,”他说。
随着西部城市的迅速发展,东西差距的逐渐缩小,劳动力从东部向西部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9岁的四川本地人傅妍从10月中旬开始就身着女性员工的粉色套装在富士康公司上班了。
与其他一些富士康员工不同的是,傅妍不必辗转2000多公里到富士康南方地区的总部——沿海城市深圳——去上班。她在离家乡四川资中县只有200多公里的重庆就可以找到一份为富士康公司进行产品包装的工作。
“我更喜欢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而且,这边的工资待遇相比于那些沿海城市来说也不算低了,”傅妍说。
像傅妍这样从企业西迁浪潮中获益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年来,东部和沿海城市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但是越来越多来自西部的年轻人不愿再背井离乡,他们选择了留在家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城市一直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更多外资引入,西部城市则通过机遇和高薪吸引着当地和来自东部的劳动力在此寻找工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在东部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大约有9千万人,相比于之前一年降低了8.9个百分点。而在西部的外来务工人数则上涨了35.8%,超过2千九百万人。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傅妍可以说是体现了经济西行这个趋势的最佳例证。在加入富士康公司以前,她在广东佛山的一家玩具厂工作,夏天每个月赚2000块钱。三个月后她辞职了,原因是无法承受那里恶劣的工作环境。
“工厂里连电扇都没有,”傅妍说。眼下她正在重庆富士康实习,每个月有960元工资,而三个月之后,傅妍说她的薪水将会上涨到1400元。
“因为重庆的生活水准比较低,这样比起来两边的工资实际上差的不多。而且从单位到家两个小时的距离也是用钱买不到的,”她说。
考虑到之前的自杀事件,富士康公司建在重庆西永地区的18层高的宿舍楼群在二层全部配备了安全网,如今已经有了10000名入住者。无论是身着黑色制服的男性员工还是粉色工作服的女性员工都说着一口相似的四川话。
重庆人力资源公司“联英人才”的经理曾华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倾向于在家附近工作。
曾华说在10月中旬他所在公司举办的一场工作招聘会上,重庆本地一万个开放职位中有23%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但如果是在为东部地区招聘这个数字则会下降到了18%到20%,”他举例道。
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负责人表示,随着园区的发展,将会产生40万的就业缺口。
“随着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人会回到西部,”曾华表示。(中国日报社 孟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