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3日报道:林业专家警告,草原很可能成为中国沙尘暴的传输带和新源区,草原沙地将成为沙尘暴的新源地。
草原沙地,如内蒙的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是草地因长期遭受风蚀退化而形成的流动沙丘和沙地,将成为沙尘暴的新源地,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在周五举办的中德合作北方框架项目气候变化与荒漠化专家咨询会上表示。
他说过度放牧是导致90%的草原退化成沙尘暴源的主要原因。
中国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大约4亿人口的生计紧密依赖于干旱地区资源,而干旱地区正在遭受着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干旱区贫困程度高,而且正在承受着自然资源如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压力,这些干旱区的贫困人口面对气候波动和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十分脆弱,也是最不容易适应的。
林业局治沙办主任刘拓认为有效控制荒漠化和恢复植被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张院士介绍中国沙尘暴发生的地带由西北向东南运动,起源中亚荒漠地带,途经蒙古西伯利亚草原,扩散至东亚农牧交错带。而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都坐落在中国西北地区。
《新闻晨报》11月3日报道通过对上百个气象台站的沙尘记录统计,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 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
此前确有科学家推测,通过对比我国沙尘暴和日韩黄沙天气的月际分布,日韩两国冬季的黄沙大部分应该来源于青藏高原。“当然,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地沙化并非完全由当地人造成,其他国家地区的人类活动也会加速这一沙化进程,但无论如何,这些不计后果的行为最后会成为全人类的负担。”中科院的专家们担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青藏高原可能会成为今后全球重要的沙源地之一。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杨维西教授介绍50年来全国平均气温升高了1.1摄氏度,平均每10年上升0.22摄氏度,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而青藏高原近50年来也上升了0.77摄氏度。
1960年到2000年期间,全国冰川面积比上世纪60年代缩小了5.5%, 冰川储水量减少了7%,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造成全国冰川水资源总储量净亏所5869亿立方米,相当于10条黄河一年的径流总量。
随着温度不断上升和降水分布不均,中科院蒋有绪院士预计2010年到2030年中国西部地区缺水量大概为200亿立方米。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11/23/content_11592648.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王茜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