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23日报道:2002年8月,北大山鹰社一支15人的学生业余登山队向希夏邦马西峰发起挑战。希夏邦马主峰高8012米,西峰高7292米,在世界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
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带走了5个年轻的生命,李兰是幸存者之一。虽然这场事故在事发后的几个月受到了大量的媒体关注,但是8年过去了,大多数人早已忘却此事,但李兰的心结久久未曾打开。
2009年,李兰沿着当年的路线重新攀登了一次,同时这次攀登也被拍成纪录片,以此对那场雪崩和中国业余登山运动的成长做了一个回顾。
今年11月18号的这一天,取名为《巅峰记忆》的记录片在北京首映。 就像李兰在影片中说的那样,“对于攀登者们来说,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新攀登这座山峰”。
对于李兰而言,这部纪录片并不是要重新讲述一遍这场灾难,这对今天的她来说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孤独极了,好像要有300人等着看我的旧伤口一样,又一定有人要听我对过去的描述,其实我没有义务一定已经恢复得很好了,一定要表现得很超然么?” 在首映式2天之前,李兰在自己的微博里面写下这句话。
李兰更愿意把这个纪录片作为对逝去的5个队友和其家人的致意。
“死亡是登山的一部分”是李兰对02年那场山难的总结。
谈到对死亡的态度,李兰说如果有一天自己遇难了,只希望它不是由于自己犯得愚蠢错误导致的。
李兰与攀登的缘分始于1996年,当年在北大学广告专业的她报名加入了山鹰社。从小身体弱,“体育课经常不及格”的李兰坦言一开始加入只是觉得登山是一件“特别与众不同的事情”。
直到98年,李兰才开始系统地接受登山训练。“集训是很苦的,但是我现在很多素质都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02年,已经从北大毕业两年的李兰再次收到了山鹰社的邀请去攀登希夏邦马西峰,因为登山新老队员达成一比一的组合是最理想的。
在此之前的98年,作为北大百年校庆庆典活动之一,北大山鹰社一只有经验的队伍成功登顶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成为山鹰社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
山鹰社的后继者很自然地想追随前辈的脚步,于是就有了02年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计划。
在攀登之前,西藏登山协会建议他们租一个卫星电话,另外雇上几个西藏当地的登山向导。此外提醒他们7、8月份天气情况复杂且变化快,并不是攀登希峰的理想时间。
山鹰社并没有采纳西藏登山协会的意见,加之现实情况是在校学生只能利用暑假两个月长假的时间来登山。
15个人被分成了ABC三个小分队,到A组里都是经验最丰富、体力最好的,也是计划登顶的队伍。李兰被分到了B组。
谁也不曾想到,A组5名队员在到达6700米高度的时候遭遇了雪崩,3人遇难2人失踪。
8年后已经是西藏登山学校教练的李兰说如果他们当时沿着山脊走就不会出事了。现在回想,有太多的“如果”可以避免这场灾难,但是时间无法倒流,已经发生的事情已是既成事实。
李兰说她自己制了一个表,里面写着她经历或者听说过的山难的原因总结,是她会铭记于心的“至理名言”,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爬了这么多年的山,李兰已经对登山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登山是一门生存的艺术,登山的人就是主动地把自己投到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中去,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调动各种各样的能力就为了生存下来。”
“登山就是不停地打造一个自己的过程,从身体到灵魂让自己变得强壮。我觉得这种被打造的感觉非常好!”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12/23/content_1174234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贺丹 编辑 潘忠明)